分享

李强|请不要总是以大家的名义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一般会以多人的形式协作或生活,这就是大家。在某个领域有名望或造诣的人物,也会被称为大家。但今天文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多人集合起来的所谓大家。

我想三人及以上应该就可称为大家。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以大家的名义,或者,大家说了算。这个听起来,确实挺理直气壮,也很有道理。毕竟,大家的事情大家自己做主才对。往往,被说没听从或按照大家意见行事的人,会显得底气不足。可往往做为构成大家集体的每一分子,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或主张,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很难完全统一起来。好些时候,就是因为这样,才使大家的事情耽误了下来,或者出现了各种失误或损失后,本该个人承担的责任最后却让大家来承担了。人们,多喜欢大家这个词,似乎与“大家”总比个人力量强大些以及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有关。俗话话,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其实,假如各自想法不一样时,大家的力量并不见得比个别人的更强大。

其实,所谓大家的意见,可能更多的是说话人自己的意思表达,只是假借大家的名义说出来而已,会更具有迷惑性和强制性。

大家,有时,是一种很强大的无形力量,也是一个很有刚性的适用标准。毕竟,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少数人服从多数人,这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学习和适用的基本原则。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在大家的名义框架下,好些人可能就不敢发表或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诉求,会说:以大家意见为主,大家看着办,大家说了算。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对抗,并不利于最终的决策和执行。各人和大家,就如同民主和集中一样。民主必须要有,但更要有集中。个人意见要有,但全局观念更要有。当个人意见和全局观念并不冲突时,应该最大限度尊重和支持个人观点,但当个人观点或需求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必须要以大家(集体)利益为重。而且,最重要一点,所谓大家的意见最终还是由个人意见汇总加工或个别人决策拍板形成的。大家有时只是名义,个人实际也是大家。大家利益,从本质上来说,和个人利益并不冲突的。

有时,不“大家”,还是个人行动得好,尤其不能形成合力时。彼此披着各自的骄傲互不打扰,也会是一种不错的相处方式。

往往在大家意见并不一致的时候,总会有个别人出来,综合或取代大家的意见,最后以个人的意见为准,代替大家的意见。这反而,是种很务实也很有效的做法。好多事情的不成功和拖延,可能就在于大家意见不统一,大家想法不一致,大家表达很隐晦。以前点菜的时候,经常是你推我让,似乎都客气地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又在偷偷地瞅着自己喜欢的菜。最后,还是一个人出面点菜。菜端上桌后,经常还会加菜,是因为肯定会不满足个别人需求或菜不够吃。在外吃饭,点菜的时候,我不喜欢综合和包办大家的意见,我更喜欢请求每一个人各点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

可是,一旦揭开所谓大家的名义,可能就不全是那回事。有时,大家似乎并不重要或存在,重要的是说话的人想假借的名义。群众在不知情和未授权情况下被代表,往往得利的是顶着大家名义的个别人,一有责任却会是个别人背后并不知情的大家来承担。

民主和统一,其实是一对并不矛盾的做法。民主,是为了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意见,而统一是为了集中和确定一个符合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要求。我想,那时,少数人代表的反而是大家,因为,他们是站在更加公正而安全,也是能很快确立结果的立场上。但并不全是人数越多的态度,就代表正确和应该,比如,大家都站在船的一边;比如,大多数人串联起来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其实,“大家”有时只是一种名义或幌子,却被当作真实和规则而挺在前面。人们大都喜欢随口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但假如做不到大家好时,保持各自好,也是挺不错的一种做法。

希望,每个人都能准确而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假借大家的名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大家”才会真是大家。

有些人,可能心里会有一种法律或思维怪圈:法不责众。但其实,只要你错的时候,不管你的人数多少,都应该是错的。吃瓜群众再多,也多半只是错误数量增加,而不是正确值增加。这时,多数人并不占理,也不应该占理。违反规则,照样要受惩罚。

有些时候,可能永远无法揣测或达到每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或满足每一个人的诉求主张,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如何确定集体利益或大家的想法,就很需要智慧和策略。但我想应该是以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或主要利益或正确利益,来行使所谓大家的权利。

   说到底,在任何一个集体事件中,都应该尊重和考虑每一个人的需求,尽可能地,但最后做出决策和施行的,肯定会是只符合某些方面利益或某些决策者的权威的。这时,不大家也正常。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