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漫笔之五:鸣沙山上见奇观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鸣沙山上见奇观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是我们在敦煌游玩的最后一个景点。因为鸣沙山距离市区很近,来去都很方便,我们已经在游完莫高窟之后去釆了像,再次进入只要刷一下脸即可。鸣沙山一张门票只要釆了像可以进去三次,可以看日出,可以看日落,可以玩沙看水。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沙泉共处,妙趣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恋危峭,山脊如刃,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始称月牙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印月,荟萃一方,故称“月泉晓澈”。沙岭晴鸣,月泉晓澈均为敦煌八景之一。

在这个城市与沙漠相连的土地上,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与驼玲共鸣,极高气温与正常温度仅一步之遥。沙漠的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迎风面沙坡似水,背风面流沙如泻。

早晨六点半,刘师傅把我们送到了景区门口,一再嘱咐我们不要租鞋套。他说上山的时候,脱掉鞋子光着脚上山那才叫舒服才叫美, 我们听从了刘师傅的建议,没有租鞋套。

没有乘坐电瓶车,没有骑骆驼,我们徒步走进了沙丘。天是纯净的蓝,沙是纯净的黄,除了游客衣服的色彩别无它色。这种蓝,这种黄,让人的心一下子变得纯净起来。爬沙丘比登山还难,脚踩到沙丘上,软绵绵的沙子就将你陷下去,而且沙子还要往下滑,你就会被送到原处。尽管很艰难,但我们还是站在了沙脊上。恰巧太阳出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像只硕大的红玛瑙,红润透亮,光彩迷人,游客的目光和相机的镜头都被太阳吸引。

太阳渐渐升高,游客的热情也逐渐减退。我们选择了在月牙泉的正对面爬沙坡。倾斜度将近70的沙坡,爬起来有些吃力,前进一步后退半步,好半天才爬上去一点点。我们顺着滑沙营利者搭建的梯子往上爬,轻松了很多。这架软梯很长,两根粗钢丝的中间固定着些梯棍,梯子就顺势搭在沙坡上,一头固定在坡底,一头固定在坡顶。爬到坡顶时,鞋子里满是沙子,索性脱掉鞋子,光脚踩在沙子里。细软的沙子从脚趾缝中溢出如同水流从指缝中穿过,舒适惬意。用手抚摸沙子,如同婴儿的皮肤一般光滑。

我们坐在沙坡上,任凭热风吹着,任凭太阳晒着,感受着沙子的温度,接受着沙子的抚摸;我们躺在沙坡上,看白云在蓝天上轻轻飘过,看太阳投射在沙丘上的万道光芒,听风从耳边掠过的沙沙声,思绪随着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我们趴在沙坡上,让心跳和大地的脉动融为一体。脸贴在温热的沙子上,如同母亲的手在轻轻抚摸,脚伸进沙子里就像在做沙疗,闭着眼睛细细嗅着沙子的干燥气息,脑子里变得一片空白,什么事情都抛在了脑后;我们跪在沙坡上,选择不同的角度把黄沙、蓝天、白云、泉水、绿树存储在我们的镜头里,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

从我们所在的沙坡上,可以远眺到对面沙坡下月牙泉的全貌。远远看去,泉的月牙的形状非常明显,水面呈现出蔚蓝色,泉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亭台建筑清晰可见。距泉不到300米的范围内就是连绵不断的沙丘,月牙泉处在沙丘的四面包围中,显得更加抢眼,更加奇特,让人眼前一亮。它让人看到了茫茫沙漠中的生机、活力和希望,更让人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沙围泉,泉映沙的独特景象只有在月牙泉看得到。

我们陶醉在这样的景象之中,久久不愿离去。忽然,有人大喊“看,彩虹!”我们有点不相信,这地方常年不下雨,怎么会出彩虹呢?该不是有人想骗骗游客,逗大家开心吧!我们向天空看去,果真看到了类似彩虹样的东西。我们常见的彩虹像拱桥的形状,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像桥的形状,倒像是个圆的形状。后来我们翻阅了资料,知道那像彩虹一样的景象是佛光。这样的景象,乐尊见到过,常书鸿见到过,樊锦诗见到过。它是怎么形成的?有没有科学依据?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大约能看到佛光的人都是幸运的,都是佛祖佑护的。

时近中午,我们不得不下山,因为要赶下午的火车。下山时,我们提着鞋子,背着行李,坐在沙坡上往下滑。衣服和沙子的摩擦中,我们听到了沙子的歌唱,时缓时疾、时大时小、时强时弱,完全由我们的速度和力量控制。我们体会到了儿童玩滑梯时的乐趣,儿童玩滑梯时一次次地上来又下去,乐此不疲,成人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对这个简单的游戏那么感兴趣,只有当你亲自参与了,你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设身处地的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是多么的重要!

滑到沙坡底部,我们赤足绕着月牙泉转了一圈。走近月牙泉,可以清晰看到水中倒映的蓝天白云,黄沙树木,绿草楼阁。月牙泉的总面积没有半个足球场大,要是放在多水的江南,连个小池塘都算不上。但在沙漠中它就显得异常的珍贵异常的高贵,就像在人才缺少的时期,只要去国外镀镀金,就算是高级人才,在遍地是博士的时代,海归也就不足为奇了。物以稀为贵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要走出景点的时候,我们穿上了鞋子。很轻巧舒适的旅游鞋这时穿在脚上,如同给脚套上了千斤的枷锁。鞋子就像镣铐一样束缚了脚的自由。如果没有这次赤脚走沙地的经历,我体会不到鞋对脚的束缚。几个小时没有穿鞋,脚就受不了鞋的束缚。小孩子不爱穿袜子,不爱穿鞋,大概也是受不了鞋袜的束缚吧!脚如果不受鞋的约束限制,让其自由生长,每个人的脚恐怕会有一尺多长,是鞋限制了脚的疯长,进而成就了脚。这就如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到老师不敢管学生,管学生就可能意味着给自己惹事,可能意味着要赔款,可能意味着要挨学生的打,可能意味着要挨家长的刀,可能意味着要丢自己的饭碗。不管的结果是学生可以为所欲为,自由发展,畸形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