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治慢性病宜守方

 369蓝田书院 2020-08-03

治慢性病宜守方
孟景春
慢性病缠绵日久,势必使人正气不足,身体日渐衰弱,故有久病多虚之说,而正气不足,又能影响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在治疗时,既要针对病情,对症下药,又要扶助正气,使正气渐充,自身产生抗病能力,籍以战胜病邪。但虚体之用补,不宜急于求成。张景岳说:“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当然祛邪之药亦不宜峻重。盖治慢性病无论攻补,在用药剂量上,都应视体质与病势的状况而权衡轻重,或逐步递增,使病情日趋向愈。
所以,我们治疗慢性疾病初服药时尽管疗效不显,甚或不见疗效,只要无副作用,就不要贸然改方易药,自已打乱自己的阵脚,而应该坚持守法守方。
吴鞠通曾说过:“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近人岳美中也说“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他认为慢性病的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显露的量变而达质变,则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方能达到质变。对慢性病有方有守的治疗,能起到辅助机体慢慢生长抵抗力,以战胜疾病的作用。他还举了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一例用防已黄芪汤持续服二百剂而愈(用黄芪不应少于30克);治小儿慢性肾炎三例,俱用玉米须一味,日用干者60克,连服6个月而痊愈。若能坚持服用半年者,累试累验。
治慢性病不能守方的原因,有的是病员求愈心切,不能很好地与医生配合;另一种原因是医生对病情认识不足,心中无数,见数剂无效、亦自盲目的改弦易辙。对前者,我们要对病员加强思想说服工作、使病员能自觉地与医生配合;至于后者,就要求医生刻苦钻研业务,掌握疾病发展的规律,这样自能对每一种症情,做到心中有数,守之有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