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永超 | 掐苜蓿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掐苜蓿

日子出了正月,天气就逐渐暖和了,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好一派早春气象;漫步于山野忽然想起儿时掐苜蓿的情景来。

掐苜蓿对于每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二三月间,春草萌动;苜蓿就发芽了,在枯黄的土地上露出一点点新绿来,嫩嫩的,毛茸茸的圆圆的小叶子紧紧地挨在一起,叶片长在小蔓上,小蔓一节一节的;煞是好看。用指甲轻轻地一掐,便可采集来,所以故称“掐苜蓿”。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二三月便可以吃到新鲜的苜蓿芽。苜蓿拌汤是那样的香甜好喝,放到面条里是那样的惹眼,吃一口总是那样的解馋。记得母亲每到这个时候就提着竹篮到山里边去“掐苜蓿”,到后来,我发现母亲每次掐苜蓿回来都风尘仆仆,气喘吁吁。原来,苜蓿是山里面的几户人家种来喂牛的,山里人地多,看的牲口多,种苜蓿每到秋上割下来喂牛。我们这里的地少,加上收成又不好所以没有人种苜蓿。在困黄时月的时候,除了麦地里的荠菜之外,别无其他蔬菜可食用。苜蓿在当时可以称得上“稀欠”。到了苜蓿发芽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在苜蓿地看守,防止有人“偷苜蓿”。主人为了遮人耳目在地里树块牌子写着:“苜蓿打药,小心中毒”。为了吃到苜蓿,母亲和几个媳妇婆娘便早早的赶到山里的苜蓿地附近,趁看守苜蓿的人不注意或回去吃饭的间隙,伺机“偷苜蓿”,有时也会被人家追赶跑了。由此可见,母亲为了一家人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付出的艰辛有多大。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偷着掐苜蓿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相反,苜蓿的种植也大大减少了;大片的苜蓿地没有了,只有曾经的被开垦的荒地上种的苜蓿如今也被人们遗弃了。每到春季,人们则会在山坡或沟坎上寻找曾经遗落的苜蓿。虽说,现在人们早已不缺少吃食与蔬菜,但老百姓还是喜欢这春日里特有的绿色产物,特别是久居市井大吃大喝吃勿消时,总会想起家乡那鲜嫩爽口的苜蓿芽。

于午后暖暖的阳光中,徜徉在山野上一边踏青,一边掐着苜蓿,享受的不只是农耕文明与田野风光;而是对逝去的岁月的怀念与对原始淳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简介—

蔡永超,生于1982年。本科学历。凤翔县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凤翔县自来水公司。

精彩悦读

辛 克 | 想好了就去做

辛克 | 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  ——在第五期读书会上的发言

辛 克 | 再走牛头山

辛 克 | 辣椒酱

凤翔县作家协会“时光捡漏“第四期读书会台前幕后花絮

今天,超过五万人都在观看“时光捡漏”读书会,感动与幸福值得分享!

凤翔作协【时光捡漏】第二期读书会

相聚“秦岭生物”,凤翔作协·『时光捡漏』首期读书会圆满落幕!

时光捡漏读书会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