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派中医传承|传承中医精气神 卓有建树小马哥

 369蓝田书院 2020-08-03

“华叶递荣,声实相副”乃千余年前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所言,指在古代医经理论熏陶下,医家的成就像鲜花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而且名声和实际两相符合。当代马有度教授,迄今已年届八秩,潜心耕耘杏林六十余载,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研经典、精临床、普中医、传弟子,桃李芬芳,蜚声中外,誉满神州,卓有建树,是中医界的“一代宗师”,洵可谓“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我与马老早年均曾就读于成都中医学院,但论年龄、论出道、论资历,马老远高深于我。马老之风采,早在我读书时已有耳闻,其后又在多次学术会议期间,聆听教诲于座下,憾未能得面谈之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后得马老垂青,荐为《走好中医科普路》一书主编之一,因而往来成渝两地几番促膝长谈,更得马老之许,忝称马老为“小马哥”,厥感幸甚,也进一步了解了马老对中医传承付出的辛苦和做出的贡献。
传承,乃中医学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内在动力。《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孙思邈言“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后世“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等等,皆为强调传承的金玉之言和垂范之训。几千年来,中医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立足于传承,不断创新,才有了今日之规模,才能得到全球瞩目。承继前人,精研医术,传荫后学,是每一个中医人的自然使命和共同的医路历程。正因有这种天然使命的责任感,方令“小马哥”老骥伏枥,浑然忘我,一心为中医传承奔走。耄耋之年的“小马哥”,为了中医,焕发出了不弱于年轻人的拼劲,成果频出,屡攀高峰,令我钦佩不已,真乃中医人之楷模啊!
马老之所以重视传承,基础在于他对中医定位准确,理解深刻,他认为中医对人类有五大贡献,“中医以哲理引领人生,以文化哺育心灵,以养生维护健康,以疗效取信天下、以康复服务万民”。因此,每一位中医传承者,必先确立对中医的信仰和信心,相信中医、热爱中医,才能昂首阔步、斗志昂扬地传承中医。中医人只有具备了这种中医的信念和感情基础,才能正确地“感悟中医、学习中医、宣传中医”,从而使更多人相信中医、爱上中医。所以马老大声疾呼,“中医事业要重振雄威,必须做到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举措到位”。“小马哥”身具这种信念,方能在中医传承路上屡结硕果。我在中医教育战线奋斗四十余载,真切感受到马老此语的中肯,推而广之,对于中医人而言,不论是初入校门的学子,抑或是已窥堂奥的大家,中医信念始终不能丢。正是有了这种“初心”,我们才能恪守中医特色,才能打上“中医”的骄傲烙印,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人”。中医信念,是中医之魂,有了灵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马老曾说:“要千方百计回归中医,回归中医的核心就是回归中医的思维,就是回归中医的灵魂。”此诚要言不烦,一语中的。传承中医,必先铸就中医魂,加深中医情,马老不愧为浸淫中医教育六十余载的老前辈,其眼光何其独到而深远啊!
传承,主体在人。中医学几千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大医们顺应时代、不断传承、不断创新,推动了中医的发展。在近现代中医界,名老中医辈出,各具特色。对他们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曾说:“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表……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从鲜活的临证经验中吸取营养,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临证诊疗技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马老一直坚持总结前辈的医学经验和学术思想,先后主编了《中医精华浅说》《自学中医阶梯》等著作,可贵的是,在这些著作中,马老并未太多着墨于前辈的一方一药,而是将重点落在前辈的成才之路上。实际上,中医方药浩如烟海,灿若星辰,有不少名医,精研一方便能最终成就大医,造福中医。所以,相较而言,传与中医后学几个方药,远不及为后人总结一条中医成才之路更加重要。随着马老学术影响的日深,他与他的同辈中不少大家,也逐渐成为中医“泰斗”级人物,成为继承和总结的对象。马老于此时又别出心裁,多方搜集中医名家行医一生的感悟,浓缩成《中医心悟感言》一书,将这条中医成才之路拓得更宽,夯得更实。近些年,马老还广收弟子,努力培养接班人,为中医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正如马老所说“新一代的名老中医在领航,中壮年中医顶大梁,青年中医在成长”。有“小马哥”在前方开拓和引领,踏上中医成才之路的这些年轻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中医传承,不能闭门造车,限制在专业领域。传承者,继承为先,只有传继得法,方能百世流芳。中医自古以来就是大众医学,大众的接受和认可,是中医活力的一大源泉,更是中医虽几经动荡,仍能传承至今而不绝的根本秘诀。马老的眼光,早已洞烛,投身科普几十载的“小马哥”,已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医科普第一人。马老曾特别强调传创中医要突出三个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是硬道理。”为了培训中医科普人才、繁荣中医科普创作、推进中医科普事业,他曾领衔主编《走好中医科普路》一书,将众多中医科普名家感悟和科普活动风采展示给读者。这本书,也是我与“小马哥”的结缘之作,蒙“小马哥”青眼,召我为主编之一,洵实幸甚!时近八十的马老,每次编委会都亲自主持,对稿件字字审核,逐篇点评,极为严谨。马老还将其几十年从事中医科普的经验倾囊相授,谆谆指导要严把质量关,通俗而不媚俗、科学而不晦涩、说理而不说教,将来自于大众的中医科学,以大众化的方式展现给大众,令我等后学受益匪浅。此书于2015年被评为“世界华人科普奖佳作奖”,马老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四川省中医科教先进个人、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先进个人等,这是对“小马哥”投身中医科普的肯定和回报。马老将自己对中医科普创作的感悟,总结为三句话:“辛勤耕耘,收获丰硕;方法正确,最佳效果;贵在四多,多学、多写、多讲、多干。”由此看来,中医科普,对于“小马哥”而言,不只是一项关乎中医传承的事业,而是能为之着迷的个人嗜好。如果中医人人人都能有这种嗜好,中医大兴,指日可待!
“小马哥”的众弟子筹办“马有度学术思想经验研讨会”,并在会上首发《中医精华传承》一书。忽忆韩愈“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之师生相授,薪火相传之千载遗训,岂非此次盛会的生动写照!“小马哥”在前,众弟子在后,中医成才之路为引,大众科普为翼,马老的中医情、中医魂、中医梦,已然腾飞。

马烈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世界中医联合会养生专委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