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筱 筱 | 我和我的婆

 时光捡漏 2020-08-03


我的婆,生于1939年,若还活着的话,今年刚好80岁,正是儿孙满堂,享清福的年纪。可惜她老人家没能等到这一天,早早就过世了。

2007年正月十九,婆因病去世,享年69岁。至今已过13年,对她的音容笑貌已然记得不太清晰,但对她的思念,分毫未减,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加浓烈。

永远忘不了那个日子,正月十九,是婆去世的日子。07年,我在西安上学,大学还未毕业。正月十六去的学校,正月十九,婆就因脑梗再次发作、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突然去世了。而我听到噩耗时,已是正月二十一,没能见上婆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或许,也是婆的遗憾。我是她从小疼到大的的大孙女啊!隔着棺材看着婆,她静静的睡着,再也不会看我一眼。等我看完最后一眼,就要钉棺了,我趴在棺材沿上,哭的撕心裂肺:“婆,你再看我一眼啊,婆,你跟我说说话呀,婆……”父亲和二叔哭着架走了我,棺材很快被钉上了,而我再也看不见婆了,哪怕是睡着了的婆。

婆是个可怜的女人,一生命运坎坷。

听父亲说,1979年,才53岁的爷就去世了,留下了40岁的婆和五个孩子。婆没有女儿,五个孩子青一色的光葫芦。父亲是家里的老大,那年也只有21岁。办完爷的丧事后,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更是家徒四壁、困难重重。实在是养不过来,只得把家里最小的、已经6岁的小叔送了人。婆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的还和那位小叔有些走动,婆过完三周年后慢慢地也就淡了。

21岁的父亲挑起了家里的大梁,和19岁刚刚高中毕业的二叔去队里挣公分、打工,供底下的两个弟弟上学,婆则负责家里的缝缝补补和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孤儿寡母几个,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好在父亲还算争气,在82年和母亲结婚后,又相继给二叔、三叔、四叔娶了媳妇,日子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其实父亲和二叔上学时成绩还是不错的,只是父亲高中毕业时还没恢复高考,加之底下还有几个弟弟要养活,家里实在困难,恢复高考后就也没再去考。而二叔上高三时又赶上爷爷去世,熬到高中毕业也没再上学。三叔、四叔,上学成绩是不及两个哥哥的。尽管父亲和二叔自知自己没能继续上学,一心想供三叔、四叔一直往上上,可他俩一来学习成绩一般,二来不想再给家里添负担,都在初中毕业后就坚决不去学校了。那时父亲和母亲已经结婚,而三叔、四叔在十七、八岁时就相继跟队里人出去打工挣钱,他们也要一个个的娶媳妇的呀,这都是要花大钱的!

转眼间,二叔、三叔也都结了婚有了娃,到要给四叔娶媳妇时,家里又出现了困难。家里只有三间大瓦房,二间小点的灶房(还是后来给父亲和二叔分家时盖的),和两口窖。给父亲、二叔、三叔三家用了三间大瓦房,婆住了一口窖,我家和二叔家各用了一个灶房,另一口小点的窖准备给三叔家做灶房,而要给四叔说媳妇、结婚,究竟在哪结,又是个棘手的问题。那时我家的庄基地已批下来,但家底薄,实在是没能力盖房子。为了给四叔腾出结婚用的房子,我家彻底从婆家搬了出来,所有东西都搬去了商店。尽管母亲不大乐意,但也没办法,不能让小叔没房子结婚呀,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在父亲跟前叨叨几句后,还是很快地搬了。

那时是1992年,我家承包了村里的综合商店,商店很大,父亲就在商店里做了个隔间,用来做饭和住人。搬过来后,父母和4岁的弟弟平常在商店住,7岁的我,晚上回家和婆一起在她的窖里睡。商店离家不远,每天晚上,我在商店吃完饭又看会电视后,就在兜里装两把瓜子,来婆这里睡觉。因为害怕,每晚都是一路小跑着来婆这里,边跑边往后看自己的影子,也就2分钟的路程,却感觉总也跑不到。那条路,让我害怕却也带给我温暖的路,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可是现在早就不在了。回家后就和婆坐在炕头瞌会瓜子说会话,瓜子瞌完了就睡觉,几乎日日如此。自从87年母亲生下大弟后,3岁的我就一直和婆一起睡,整整睡了6年。直到93年,我家盖了新房子后,才回到家里住。

日渐老去的婆,眼瞅着四个儿子一个个结婚生子,一家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把前面几个孙子一个个带大后,到给我四叔家带娃时,婆已经62岁。

62岁的婆,在现在来说,年龄并不算大,可对40岁就开始守寡,辛苦大半生的婆来说,身体早已大不如前。婆在给最小的儿子,我的四叔娶了媳妇后,就一直跟四叔过活。在四叔家婆除了哄娃、洗衣做饭外,时常还搭手做些烧火、卖馍的事情(那时四叔家在做蒸馍生意,这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个新兴行业,生意还挺好)。或许是操劳过度,或许是年龄大了,2001年,我上高一时,婆第一次病倒了,高血压并发脑梗。好在发现的早,救治及时,加上后期治疗得当,婆恢复得还不错。病好后不但能照顾好自己,还可以做饭和干一些简单的家务,就一直留在四叔家帮忙。那时候,婆还是挺受待见的。可惜,好景不长,2003年,婆的脑梗第二次犯了。这次脑梗后,由于出血量较大,婆在床上躺了几个月,后来慢慢的恢复到可以自己拄着拐棍走,但洗衣做饭已经不太行了。这时候的婆,过得相当艰难。在农村,一个没有收入来源,又失去了劳动能力,也没有女儿帮衬着给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老人,日子的艰难与辛酸,可想而知。

父亲他们弟兄几个虽然也是孝顺的,但男人终究还是粗心,在照顾老人方面,除了日常带去看医生,给买点药,能让婆吃饱饭,和常去看看婆说说话之外,哪能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得细致入微。那几年时间,跟着四叔家过活的婆,可以说是看着四婶的脸色过日子,心中的苦闷与无助,无法言喻。那时正在上高中的我,每逢周末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婆,然后把她的换洗衣服收拾下拿来洗了给晾上。对此,心疼女儿的母亲是颇有微词的,但她也只是嘴上叨叨几句,母亲终究还是善良的。周末她是要给我们姐弟仨改善伙食的,一般都会包饺子、蒸米饭或是搓麻食,遇到天气好时,她会叫我去把婆搀来我家吃,吃完饭后再烧点水让我给婆洗个头;逢天阴下雨就给婆端上一大碗。记得有一次我去给婆端饭,往出走时在院子里碰到四婶,她看着我半笑不笑地说:“你家伙食好,不如你把你婆接去你家住,咋样?”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的我,不知道她说这话的目的和初衷、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思量了半天、嘴里懦懦了半天,脸憋得通红,最后牙关一咬说:“好,我这就回去给我爸和我妈说去!”噗嗤一声,她又笑了:“看你这娃,婶跟你开玩笑里,你别怕!把你婆送你家去了,别人会戳我脊梁骨地,说你婆能干活时我要里,干不了活了我可不要了……赶紧回吃饭去!“如临大赦的我,红着眼一溜烟跑回了家,也再没对父母提这事,可我心里一直是怨自己的,怨自己的怯懦与无可奈何。至今忘不了四婶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尖尖的嗓音和一脸窘态、狼狈不堪的我。

第二次脑梗后,婆说话时口齿已有点不清晰,说得慢,但依然能说出来,别人也能听个大概。每次去看婆,婆都会拉着我的手,红着眼说:“婆活不了几天了,婆不怕死,婆就是吃不上我孙子女婿的点心了,心里恰着里……”每每此时,我都会忍不住流泪,我们婆孙俩哭成一片。婆因为自己的遗憾,我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没生病前,婆也说过这样的话,有时和邻居们坐一起闲聊,隔壁的婆和婶子们看见我在场,就故意打趣说:“你老婆好好活,活个长命百岁,你一辈子么女,好好等着吃孙子女婿的点心、享孙子女的福……”这时候婆就会眉眼都是笑地说,“哎,我还能等那时候去,我孙子女婿的点心,我怕是吃不上了!”没想到,一语成戮,婆真的没等到。我大学尚未毕业,婆就过世了。

我上高中时离家近,每周还能回去看看她,和她说说话,帮她洗洗涮涮。而我2004年上大学后,就只有寒暑假才回来,婆的日子过的更加艰难,人也更加消瘦。每每寒暑假回家,才能去照料照料她老人家,陪她说说话。每次见到婆,都是泪眼汪汪有语凝噎;每次分别,都像是永别。而我们2007年正月十六的那次离别,真的成了永别。我正月十六去的学校,正月十九她就离世了,我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婆一年最开心的日子,是正月,而她离世的日子,也在正月。正月她的孙子们都放假,会去她那玩耍,常在外地打工的二叔、三叔也会回家过年。每逢年三十晚,父亲他们弟兄几个就会每家做上几样小菜,端在盘里,再放上烟、酒和茶叶(婆是喝茶、抽烟的,这可能也是她中年就守寡,对难熬的日子的一种寄托),带上娃,和新换的压岁钱,一起去婆的窖里吃年夜饭,母亲和婶子她们几个是不参加的。十几个人,挤挤挨挨的围在婆的炕上,欢声笑语不断。吃饭时,父亲他们几个挨个给婆敬酒,我们孙子辈的也会一家派一个代表,给婆敬酒。前些年,婆也会喝几盅,脑梗后,便不再喝了,只有父亲他们几个喝。吃饱喝足后,父亲和叔叔们就会先给婆压岁钱,而后再给我们,最后婆也会给我们压岁钱。收到压岁钱后,早已耐不住性子的我们就一溜烟跑去院子里玩,或去外面和邻里的孩子们比收到压岁钱的多少。父亲和叔叔们,就陪着婆说话,直到快十二点各家要放炮时才回去。过年,是我孩提时最美好的回忆,我想,也是婆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光。   

可是,婆在她最喜欢的正月里,走完了她坎坷人生的最后一程。我时常在想,婆在快没时一定有很多话想要对她的大孙女说吧,说她对尘世的留恋,说晚年生活的无奈,说对我的不舍,说她没吃上大孙女婿点心的遗憾……而我见到的她,身体早已冰凉,孤寂而安详的躺在棺材里,一动不动,再也说不出任何的话语。

2007年正月送走婆后,7月份我大学毕业,年底回到县上上班。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我去婆的坟上大哭了一场。哭我终于开始挣工资,终于可以照顾她老人家,终于可以给她买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而她却已不在。

2009年婆过三周年时,我和先生已定婚,我让他买了婆一直心心念的点心,带他一起去看了婆,给他讲了婆的夙愿,送了婆最后一程。她老人家终于得偿所愿,吃上了她大孙女婿的点心。婆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而我心里一直以来的那份遗憾,也终于以这种形式,得已弥补。

后记:

一直在怀念婆,一直想用那些残缺不全的记忆,留住有关婆的点滴。而那些记忆,如一指流沙,越想要抓住、流失的越快,也越让我害怕,害怕终有一天,连这些仅存的记忆也会逝去,一无所有。而今日,终于得偿所愿,用我仅存的记忆和略显苍白的文字,留住了关于婆的一些琐事!

永念,我的婆!

作者简介:筱筱,一个内心丰富的佛系“中年小女生”。喜欢大自然、喜欢走走拍拍、喜欢读书码字、喜欢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有性格的公众号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