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圣七年(1029)正月,朝廷下诏戒浮华文风

 sys_wutao 2020-08-03
宋初年间,翰林学士知贡举主要精力用在完善科举制度举措上。到了仁宗朝,翰林学士们通过知贡举对文风的影响日渐显现。
翰林学士们作为天子词臣的浮夸文风体现在日常教学之中,后来日渐发展为“怪诞诋讪”“流荡猥烦”的创作之风。这也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不满。

于是天圣七年(1029)正月,朝廷下诏戒浮华文风:
国家稽古御图,设科取士,务求时俊,以助化源。而褒博之流,习尚为弊。观其著撰,多涉浮华,或磔裂陈言,或荟萃小说。好奇者,遂成于谲怪;矜巧者,专事于雕镌。流宕若兹,雅正何在?属方开于贡部,宜申儆于词场:当念文章所宗,必以理实为要,探典经之旨趣,究作者之楷模,用复温纯,无陷偷薄。庶有裨于国教,期增阐于儒风。

同年五月,又诏:
朕试天下之士,以言观其趣向。而比来流风之敝,至于荟萃小说,磔裂前言,竞为浮夸靡蔓之文,无益治道,非所以望于诸生也。礼部其申饬学者,务明先圣之道,以称朕意焉。

明道二年(1033)、庆历四年(1044)……这一时期,朝廷多有相似诏戒。

然而到了庆历六年(1046)二月,这类文风仍旧刹之不住——盖因取士的翰林学士之间仍旧在推崇这类文风。

于是,翰林学士孙忭和同知贡举的张方平就公然抨击这种的科场文风:
今之礼部程式,定自先朝。由景祐之初,有以变体而擢高等者,后进传效,皆忘素习,尔来文格,日失其旧,各出新意,相胜为奇。至太学盛建,而讲官石介益加崇长,因其好尚,寖以成风,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烦为赡,逾越绳墨,惑误后学。
朝廷恶其然也,屡下诏书,丁宁戒饬,而学者乐于放逸,罕能自还。
今贡院试者,间有学新体,赋至八百字以上,每句或有十六字、十八字,而论或及千二百字以上,策或置所问而妄肆胸臆,条陈他事。
绌之则辞理粗通,取之则公违诏意。重亏雅俗,驱扇浮薄,忽上所令,岂国家取贤敛材以备治具之意邪!
其增习新体而澶漫不合程式者,悉已考落。请申前诏,揭而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