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氏师古正骨术: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技

 海盗ye 2020-08-03

这项传承百年治疗骨伤的“张氏师古正骨术”被列入四川省巴中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巴中市第一个列入市级非遗的传统医药项目。

中医世家

祖传医术解难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天官》就有“疡医(外科)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骨伤科)之祝药,刮杀之剂”的说法,这是迄今为止,史料中对中医正骨术最早的记载。两千多年后,由于独特的医理和良好的疗效,中医正骨术依然受到青睐,在岁月更迭和实践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氏师古正骨术: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技

熬制膏药

在众多的正骨医术流派中,起源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南江县“张氏师古正骨术”,经历百年风雨传承至今。

张氏家族曾由通江迁到南江,“张氏师古正骨术”是流传于南江县的一种传统医术。境内崇山峻岭、山路崎岖,出门就是大山,不是上坡就是下坎,陡峭的山路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骨伤十分常见,而“张氏师古正骨术”让当地老百姓不再受骨伤困扰。

说起“张氏师古正骨术”的起源,不得不谈到创始人张庭柱,他受医学家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影响,在正骨手法和脱臼、骨折处理等方面学得医术。根据蔺道人的仙方,采大巴山之中药材,配制成药酒、丹药和膏药,再针对各种骨伤病情,将正骨手法和药物配合治疗,从而形成了中医正骨术。张庭柱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医,成了当地有名的正骨郎中。

张庭柱之子张成龙生于1874年,1898年随父学医。后传至张玉喜(号师古),1910年随父学医。张玉喜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享有盛名,特别擅长中医骨科,是南江县卫协会(中医院前身)创始人之一,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整理研制出一套独特的药方。

后传子辈张树芳。孙辈张永龙1967年随家人学医,目前是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48岁的张万国是“张氏师古正骨术”第六代传人,1992年随父亲张永龙学医,如今是南江县永龙骨伤专科的坐诊医生。

继承家风

接过拥军接力棒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江县城的张永龙家,房屋建在半山,需要走一段石阶才能到。

张氏师古正骨术: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技

参加南江中医代表会议合影

院子里,面容慈祥、腰板挺直,坐着整理中药材的便是“张氏师古正骨术”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永龙,72岁的他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谈起祖传医术自信满满。

一大早,诊室里就坐满了人,张万国正忙着为患者治疗。只见堂屋的医案上摆满了装有膏、丹、丸、散的瓷瓶。原来,这是张永龙家采集的各种中草药所提炼出的成品,堂屋还有师古张玉喜手拿药壶的黑白照片。“‘张氏师古正骨术’用的就是祖父张师古的名字。”张永龙说。

除了传承祖传医术为老百姓看病,更令父子俩自豪的是代代相传的拥军情怀。

张永龙介绍,祖父张师古是当时有名的骨科医生,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南江战斗时,张师古曾为受伤红军疗伤,被称为“一代侠医”。1958年,成都军区卫生处两位工作人员专程到张师古家,把他为红军治伤的药箱和药瓶带到北京展览。

张师古留下的笔记本扉页上有一段记录:“1962年4月14日,川北卫生庭(厅)谭主斌、廖树荣二位同志,来我家探问一九三三年为(老)红军治病原因……”。文字之上,还加盖了南江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公章。

如今,张师古为红军治伤用过的药箱和药瓶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采访中,张永龙拿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这是祖父张师古留下的医学手记。张永龙十几岁就跟随祖父张师古学医,不仅传承了高超的医术,还把拥军接力棒接了过来。祖父去世后,他一如既往地为驻地官兵免费看病。

张氏师古正骨术: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技

祖辈的医学笔记

让张永龙印象深刻的是,2002年武警南江中队一文书在训练中不慎受伤,被诊断为骨二级坏死。张永龙一边为他治疗,一边鼓励他树立康复的信心。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给人民子弟兵治疗,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张永龙说。

张永龙的拥军爱兵情怀,感染着儿子张万国,也萌生了为子弟兵服务的念头。“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我们一家人都对红军、对人民子弟兵有深厚的感情。我儿子参军了,是一名卫生兵,我一定要把拥军接力棒传下去。”张万国说。

推陈出新

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百余年来,“张氏师古正骨术”以其恢复效果好、见效快的特点,医治了数不清的骨伤病患者,在百姓间口口相传。

生在中医世家,耳濡目染,张万国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继承家族医术。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对医学有了粗浅的认识后,1992年他随父亲张永龙学习医术,主攻正骨术。

“来看病的不仅有老人、小孩儿,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而且需要治疗的部位也不同,这就得注意用药的不同。”张万国说。

在医院治疗,骨折的部位一般都要被打上石膏。而在张氏正骨的诊室里,代替石膏进行辅助治疗的是膏药和夹板,不仅使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快,还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相传这组工具是中国传统疗法所用,随时可以拆卸观察,比打石膏方便。

除了传承祖传的正骨手法以外,张万国还整理出祖辈留下的药方,有《正骨续筋》《中医正骨》《人体骨部歌》《接骨临床经验》《针灸七法歌括》《小儿推拿法及疗法歌括》等。

张氏师古正骨术: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技

药瓶和药罐

所用药物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分为膏药、丹药和药酒。膏药分专治扭伤、专治腰椎间盘突出及股骨头坏死和专治创伤性神经损伤三种。俗话说,一张膏药全在于如何熬炼。熬制膏药很讲究火候,一副膏药的熬制往往需要花2个小时左右。熬成之后,分别涂于一小块纱布上存放,使用时将膏药烘烤后贴于患处。丹药也分三种:接骨续筋丹,专治一般性扭伤,往往单用。正骨金丹和再生丹,多配合恢复神经的膏药使用。制作丹药前,先将晾干的中草药捣碎再碾磨,后用箩筛筛过,取其粉末存放于陶罐中,此为半成品。使用时,根据仙方及家传秘方进行配制以对症下药。丹药在使用前,先用开水进行调制,再涂在纱布上,裹于患处。药酒为五蛇疗伤药酒,取山中五种蛇,用小酢酒泡制而成,多配合丹药、膏药使用,起到接骨续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张氏正骨这门手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依靠老一辈的手法给病人进行治疗,更多的是在各种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下进行治疗,比如看X光片。“加入现代医疗手段是为了更加有效和快速地找出病因,而治疗的核心仍然是正骨的传统手段。”张万国说,有了现代医疗科技的辅助,对于患者的确诊和后续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代医疗和传统疗法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年正骨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生机。

“能为患者治好病,就是我一辈子行医最幸福的事情。”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张永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14年建立了非遗传习所,2016年,“师古”药方申请了国家专利。“张氏师古正骨术”历经四代传承,每一代都从上一代的言传身教中汲取养分,努力为下一代树立学习的榜样。

谈及“张氏师古正骨术”未来的传承,“我要把这项医术传承给我的儿子张国辉,让他继续把传统医药发扬光大。”张万国信心满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