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吧,我就说我考不好!”面对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如何破解?

 扶禾心理教育 2020-08-03

iPhone11引发的问题

朋友说她的儿子小浩对他的学习没有信心。不管怎么鼓励他,他都说“我做不到”、“我不行”,这让她很头疼。

为了鼓励儿子,她和孩子说,如果这次月考中进入前20名,就可以得到一部iPhone 11。

儿子的学习热情马上就被点燃了。在月考前两周,突然开始努力学习,勤奋得让朋友都大吃一惊。

结果,月考成绩出来了,儿子在班上排到了第25名。考虑到儿子真的很努力,朋友决定破例奖励他。

没想到,朋友还没开口,儿子气得把书包扔在地上,沮丧而愤怒地说:“看,我告诉过你我考不好!以后不学了,反正也学不好!”

我的朋友非常生气,就再也没有提任何关于破例和奖励的事情。

对心理学有一点了解的人可能已经看到小浩是被习得性无助所困。

习得性无助,顾名思义,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经验得来的,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心态,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个经典而残酷的实验。他把一只小狗放在通电的笼子里,并设置了蜂鸣器(类似于电铃)。只要蜂鸣器响,小狗就会被电击一次。

起初,小狗出于本能挣扎着要逃出笼子,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可怜的小狗根本无法逃脱,只好放弃,绝望地等待着痛苦。

后来,在电击小狗之前,塞利格曼打开笼子的门,主动地为小狗创造了逃跑的条件。然而,当蜂鸣器响起时,小狗仍然趴着。哪怕它只要跳一下,就可以逃离苦海,可它也不再行动。

为什么小狗会放弃逃脱呢?

因为前期小狗挣扎,却一次次的失败,它已经产生了无助感。

现在看来,这个实验真的很残酷。

但是反观我们自己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还有我们的孩子都会不小心变成了实验小狗。

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却总是失败,就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无能为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信心,陷入习得性无助。

又例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负面能量的环境中,我们周围的人总是习惯于以打击的方式对待我们,不管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

起初,我们可能会坚定地相信自己,但时间一长,也很容易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就像别人说的那样。

小浩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是他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没有对失败形成正确的认识。或者他平时被打击得太多,导致他无法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判断。

后来和朋友聊了很久,朋友告诉我,她以前对儿子很严格,所以无意中会说一些打击孩子的话,比如“我都怀疑你是不是我生的”“你为什么这么笨。”

有一次,儿子突然留了张纸条,离家出走了。在纸条上写着指控母亲十项罪行,这让我的朋友感到无地自容。

找到儿子后,朋友也试图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对话总是建立在鼓励的基础上,这种鼓励小心翼翼地照顾孩子的自信。

可是,孩子依然很不自信。

我明白当朋友一开始否认儿子时,是想激励他的儿子,激发他的斗志。

但没想到,儿子却对她的否定深信不疑,认为自己真的天生就是笨蛋,一辈子学不好。

我和朋友谈到了习得性无助。朋友说:“我已经告诉我的孩子,他能做到的。”我相信他能做到,但为什么他仍然不自信呢?”

如果孩子的信心可以通过几句话来提高,教育就太容易了!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个故事,大致内容是:

一天,一个哲学家带着他的门徒去一个平原,问他们一个问题,清除他们面前杂草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弟子们面面相觑,然后大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说,“用手把它拔出来。”

有人说:“用锄头容易。”

有人说:“燃烧是最直接的。”

哲学家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回答,最后说:“好吧,请试着用你提到的方法除掉这些杂草。”一年后,我们再见。”

一年后,弟子们重聚,发现之前杂草从生的平原,如今有一片庄稼长势特别好,他们也终于意识到:“如果你想除掉所有的杂草,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种庄稼。”

同样,如果你想驱除孩子内心习得性无助中的杂草,就要种上成功的庄稼,让成功的经历充满孩子内心,这也是“胜利者效应”的应用和体现。

胜利者效应意味着成功是成功之母。

当一个人多次成功时,他的自信心会增强,所以他的行动会进入正向循环,克服习得的无助,获得更多的成功。

02

如何具体实施?

改变潜意识,建立一种可选的思维模式

大多数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选项足够好,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好甚至很差,我们则会认为自己没有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你有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可选择思维模式的帮助。

什么是可选择思维模式?

这意味着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例如,我们说什么和做什么,包括我们的成功和失败。

可选择思维听上去有些唯心主义,但它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即使面对习得的无助,自己仍然有选择的权利。

一旦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潜意识中固有的“我做不到”的想法就会被打破,改变也就随时可以发生。

帮助孩子设定阶段性目标并坚持练习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更好,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往往要求过高。

以小浩为例。他很难进入班上前20名。虽然有iPhone11的诱惑,但它只能让他坚持一段时间。当结果不令人满意时,他会遭受更大的挫折。

然而,如果设定了阶段性目标,结果会是什么?

小浩不能一口气进入前20名,所以目标可以是一次提高一到两个名次。

这次我可以取得一两个进步,但是下次再取得一两个进步并不是特别困难,因为孩子已经做到了,而且有了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会激励他继续努力。

然而,如果孩子认为他已经提高了一两个名次,下次也可以做到,或者认为他可以马上挑战前20名,却忽略了练习,那么肯定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并加深他的挫折感。

因此,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坚持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教孩子正确地归因和肯定自己

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陷入一种固有思维,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无能、不讨人喜欢或运气不好造成的,无论如何努力,都于事无补。这就是在归因上出了问题。

我们应该教孩子如何正确归因。

面对一件事,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小浩未能进入前20名,除了设定高目标外,学习能力不足也是客观原因。

然而,即使你没有达到你的目标,你也可以引导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亮点,肯定自己。比如提高学习成绩,努力准备考试,良好的学习态度等等。

当然,肯定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一开始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可以用具体而正确的语言告诉孩子他们在哪里比较好。

做脚手架,协助孩子积累成功体验

当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时,会变得害怕接受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搭建脚手架,让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做题时,孩子认为自己做不到,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

例如,先带着孩子读一遍题目,理解题干的意思,分析题目中用到的知识点,再鼓励孩子把题目解出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思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脚手架变成依赖。

通过脚手架,我们可以让孩子积累成功的经验,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未来,即使在面对不熟悉的题目或事物,也可以避免畏难心理和无助感。

当一个孩子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或长期被否定,就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我们应该做的是利用胜利者效应创造成功的经验。

不管我们过去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从现在开始,请多肯定孩子。我们的信任是孩子们在未来继续奋斗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