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提到“文字游戏”这个词时,总觉得这该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古代却并不是。古人玩文字,一方面是为了一较高下,加一方面则是助兴。玩文字游戏的方法很多,最有名的有以下3种: 首先是抽字写诗。随机写一些字放在盒子里,每个人抽一个,抽中什么字就以它为韵字填诗词,欧阳修和范仲淹就曾玩过这个游戏,最后范仲淹凭一曲《剔银灯》胜出。 其次是高级飞花令。飞花令之名来自唐代大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现代人玩飞花令,只要句中出现了上一句的字就算对。但在古代,飞花令的难度远不止这样。那时候大家玩飞花令,不是拼背诗,而是拼写诗,而且上下两句的诗要格律一致,难度之高一般人根本玩不转。 再次就是猜诗谜。也就是在诗面藏一个谜底,让对方猜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这种文字游戏是很有意思的,谜底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 前两种文字游戏咱们玩起来有难度,所以本期笔者就只讲最后一种的一个经典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谜语诗的魅力。 南宋有位才女,名叫朱淑贞。此女是续李清照后又一位享誉文坛的词人,平生留下了不少经典词作。她下嫁给小吏丈夫后,过得不幸福,于是写了一首《断肠迷》,要与丈夫一刀两断。此诗共10句,藏了1到10这十个数字,经常被后世当成元宵灯谜。 此诗传到清朝后,吸引了乾隆帝的注意。一日,他念了一首类似的谜语诗,有意考一考纪晓岚。全诗如下: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 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欲罢不能罢, 吾把口来压! 论文字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 抛的奴力尽手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乾隆自己写的,但现在整理出的乾隆诗集里并没有这首作品,所以极有可能是他人所作,乾隆只是拿来一用而已。此诗也是10句,无声一生僻字,却句句藏着玄机。不过纪晓岚毕竟是聪明人,他读完说出了谜语:从1到10这10个数字。为何是这样?且听笔者慢慢分析: 首句“下珠帘焚香去卜卦”,把“下”字下面的卜去年最,那就是一个一字。 次句“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把“天”字的人落在别人家了,也就是二字。 第三句“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王”字中的竖当成一点,这一点没有了,也就是三字。 第四句,“罢”字去掉下面的“去”,就是四字。 第五句,“吾把口来压”,“吾”字没了口,也就是五。 第六句,“交”字没有了下面,就成了六。 第七句,“皂”没有上面的白,就是七。 第八句,“分”字下的刀没了,就是八。 第九句,“抛”字去提手旁和力字,就是九。 第十句,“思”字没有了口和心,就是十。 其实这样的谜语诗,只要能得到提示,知道这是一首拆字诗,谜底是数字,就不难解开了。不然,光靠读者自己猜,难度其实是不小的。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文字游戏的同时,也是一首有完整意义的分手诗。大家看诗的内容,其实就是塑造了一个伤情的女子形象,用女子的口吻,抒写了她对绝情男子的不满,并下决心要和他断绝关系。作为一首怨情诗,它写得是也是有水平的,字句生动有感染力,口语化的写作方式也很有意思,再加上每句都有玄机,这种诗在文坛就显得十分难得了。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从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的甲骨文开始,历经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等,最后到了我们现在的方块字。岁月的没有让汉字失去魅力,反而让它越来越有光彩。如今,世界上大多数文字已经字母化,而汉字却依然能一枝独秀,立于世界文字长廊里,原因就在于它本身就有极强的魅力。汉字的文化形式,不管是诗词、对联、成语,都是我华夏文明的瑰宝。乾隆念的这首拆字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很多人耍着各种小聪明,用“文字游戏”做些上不了台面的事,硬生生地让本来很有意思的文字游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对此,笔才表示遗憾。尊重文化,从尊重文字开始,与诸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