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瓷之母 | 不是龙泉而是它

 自华居 2020-08-03
中国青瓷起源始自商周。根据出土物及窑址遗存,当时浙江东部已出现烧成温度较低的印纹陶及「原始青瓷」,从而为早期青瓷的发展埋下伏笔。至东汉晚期,经由浙江上虞窑寺前古窑址出土的越窑青釉印纹瓷罍残片,得知其烧成温度已达1300℃的「高温瓷」标准,原始青瓷至此被视为迈进烧制成熟瓷器的转折点。浙东地区的青瓷窑场遂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青瓷质量不断提高,最终在唐朝、五代酝酿出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
越窑于东汉创烧,堪称「青瓷之母」,窑址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一带。由于窑系庞大,所产瓷器精制优良,当中又以「秘色瓷」最为人称道。越窑不仅对浙江省内外周边窑系有着深远影响,即便是北方的青瓷窑系亦深受其益。先是北耀州,后有南龙泉。越窑、耀州窑、及龙泉窑于唐宋时期同时烧制青瓷,三者在工艺及装饰上皆环环扣连,相互传承。
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

1、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2、唐代越窑秘色瓷直颈弦纹瓶

3、唐代越窑秘色瓷直颈瓶




4、唐代越窑秘色瓷洗



5、唐代越窑刻花双鱼壶


6、唐代越窑青瓷壶




7、唐代越窑青釉四系瓶




8、唐代越窑青瓷渣斗


9、唐五代越窑青瓷执壶



10、五代越窑龙纹盘



11、五代越窑秘色瓷刻花盏托

12、五代越窑秘色瓷莲瓣纹托碗



 
13、五代越窑秘色瓷刻花盏托




14、五代越窑刻花双碟纹盖盒


15、五代越窑刻花双凤纹盘

01

2020年8月3日

周一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编号:5720G050
藏品名称:东晋青釉点褐彩渣斗
尺寸:高13.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8.6厘米
品相:口沿金缮修复(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
藏品说明:
本品盘口,短颈,上侈下收,鼓腹,平底。通体施淡青釉,釉层肥厚,乳浊感较强,口沿等分点三组褐彩。此式渣斗常见于东晋时期浙江地区,造型饱满,形状自然,釉色沉稳,观赏性强。

起拍价:无底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