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土匪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老百姓提起他们都是深恶痛绝,为什么土匪不抢劫书生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为什么土匪不抢劫书生?
有时候遇上脾气比较倔的土匪,可能会大打出手,最后一个简简单单的抢劫事件,可能演变成为一个杀人越货的大事,发生这样的事儿,不但土匪内心感到不安,连官府也会高度重视,最后很可能变成剿匪的诱因,土匪这作案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在古代,有钱人家的子弟习文学武,而那些家境贫寒的人,才会想着靠读书这一条路来改变命运,所以会去走科举这条路的人,往往家境贫寒的人比较多,许多人为了读书赶考,早已是家徒四壁,甚至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是东拼西凑而来。土匪打劫也是一个需要眼力劲儿地活,抢劫这种穷书生这种活就是既费马达又费电! 古代社会阶层分明,“士农工商”的等级一直深入人心,所以读书人在普通百姓中的地位一直很高。 有句古话说的好:“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这句话用在读书人身上最合适不过,特别是进京赶考的学生。如果他们一旦高中,那就是前途似锦,将来被朝廷重用,成为一方大员。如果他们之前曾经被土匪冒犯过,那将来还不得可劲儿揍,往死里打击报复这群土匪。 毕竟土匪也是人,在这种大环境下很难摆脱内心的恐惧,就像老百姓害怕当官的一样,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对进京赶考的书生也是很尊敬和抵触的。 大家都知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中举,全家的命运都会因此而改变,所以书生赶考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古代考试总共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而且是每三年才举办一次,由于考试是层层递进关系,所以能进京赶考的学生都是在乡试上榜上有名的,他们此时的身份已经可以算作举人范畴了!所以土匪也不敢轻易抢劫书生。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以外,官府也会对进京赶考的学生进行保护。
而且考生进京赶考的路上,通常都会选择驿站,驿站都是由朝廷经营管理的,沿途也会很安全。 都说土匪无恶不作,但土匪也是有职业道德的,春秋战国时期盗贼的鼻祖盗跖提出“盗亦有道”的说法。唐朝时期东北的土匪曾立下“七不抢、八不夺”的规定,具体为盲、哑、疯、瘫、僧、道、尼不抢;娶媳嫁女、送殡、搬家、山沟、码头、鳏寡、孤独、医生不夺。 虽然说书生没有在这个行列,毕竟古代还是很尊重读书人的,所以渐渐地,不抢劫读书人也成了江湖上约定俗成的规定!毕竟进京赶考的学子身上肩负着改变全家人命运的希望。说到底,土匪也是一群走投无路的可怜人,若是有一点机会,他们也不愿意落草为寇,这大概也是他们为自己保留的最基本的良知!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