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早餐:一口酒一口面

 雨霁视角 2020-08-03
广袤的土地在中国形成了“南米北面”的文化,米和面这两种食物在餐桌上竞争千年,从而形成了各种美食。

南米北面之争

在汉语里,面是指:小麦磨成的粉,经过蒸煮的条状主食。事实上小麦原产于西亚,最终却成了中国菜谱中最成功的外来户。西方人喜欢以油脂为原料,烹饪出各种面包,而中国的人农耕文明,依靠丰富的水源,发明了包子、馒头。中国人用智慧赋予面食上可飨宴,下达江湖的包容的灵魂。


俗话说: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北方是面食的发源地,自小麦传入中国起,面食就成了北方国人餐桌上的主食。
但面粉却也不是绝对的统治者,在南方,稻米就是它的劲敌,经过简单的烹饪,就能获得松软的口感,从秦汉到三国时间,水稻在南方大力开发,原产于东南地区的水稻,也开始北上,最终开始了南北主食之争。
然而,随着传递逐渐弱化的规律,终于在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形成了米面共食、平分秋色的情况。
成都的担担面、重庆小面、湖北热干面、兰州拉面、河南烩面,面食在长江流域迎来了蓬勃生机,勾勒出一体两面的鸿图。


南方的水土并不适宜种植小麦,由于气温高、水土肥沃,小麦生长周期快,这使得南方的面粉灌浆不充分,蛋白质含量低,所以总不如北方的面食筋道,南方在和面的过程中掺入食用碱,以增加筋力,吃以前再用煮沸的清水除碱,就能得到接近北方高筋面的口感。
兰州的牛肉拉面便是在南方面得到启发,做了类似的改进。

兰州牛肉面:我们历史最悠久!襄阳:我们同一届!河南:根在我这

兰州牛肉拉面创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国子监太学生河南人陈维精所创,后来由汉人马六七将它带到兰州一带,最后在马保子这一辈被发扬不光大。
当西北的兰州人将牛肉拉面带向中原时,南方襄阳人马永生也从其父亲马和瑞手中学到了老马家的独门卤牛肉手艺,他结合了长江地区早上吃面的习惯,将独门秘制卤牛肉加入面条中,形成了一碗麻辣鲜香的襄阳牛肉面。


但无论是兰州拉面,还是襄阳牛肉面,都是由河南面食衍生而来,河南与襄阳交界,两地口音相似,饮食习惯雷同,最终河南人为襄阳带来了面食文化。
襄阳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背靠长江的天然优势,发展出了丰富的码头文化,码头的工人都喜欢夜晚凉快时干活,干完活已是凌晨,疲倦了一天,喝一点小酒解乏,再洗个热水澡,美美地睡上一沉,这便是码头工人的一天。
久而久之,形成了襄阳独特的早餐文化,早餐喝酒,全国城市中大概只有襄阳有这样的习俗。襄阳人的早酒是低度黄酒,将糯米采用古法酿造,味道酸甜,略具酒味,早上喝上这样一杯酒,在丰富营养价值的同时也养生。


襄阳有“十八怪”,第十一怪:“早餐吃酒不吃菜”,第十八怪:“请客怪酒不怪菜”,喝酒在襄阳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一碗黄酒下肚后,浑身发热,血脉畅通,再点上一份早餐,一杯黄酒配一碗红汤牛肉面,加上几块牛肉或者牛杂,再撒上点香菜末和葱花,这是襄阳人的心中大爱。

是时候请出我们文章的主角襄阳牛肉面了!

襄阳牛肉面有三大特色,“一麻、二辣、三鲜”;“味香、味厚、有回味”是襄阳牛肉面味道的集体记忆。
襄阳面是南方常面的碱面,开市前,下锅提前煮好,捞出来拌油沥干,盛放在竹簸箕里,客人一来,扔进沸水中稍煮片刻,飘起来立马就能出锅端上桌。


早上五点,襄阳的牛肉面馆前就排上了长队,但凭借这提前备面的手法,仅几分钟就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襄阳牛肉面。
色泽红亮的汤头,再加一勺辣油,大片大片的牛肉均匀铺陈在面身上,辅以清白的葱花与翠绿的香菜,让食客胃口大开,若觉得太油腻,还可以加上半份豆腐豆芽菜。
在充满古香的襄阳城中,随意穿梭,从从襄阳古城、博物馆,到汉江、汉江大桥,享受悠闲时光,走累了,随便找一家面馆,就能吃到一碗地道的襄阳面。
若说襄阳城中,哪家面条最好,大概每个襄阳人都有自己的挚爱,老字号的永合泰、一桥桥头邓家牛腩面馆、汪胖子牛肉面、曾记牛杂、幸福路牛肉面馆、张记、闫记,襄阳人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面食是襄阳的文化,融入了襄阳人的血液中,即使外出讨生活或出差,时间久了,最怀念的还是襄阳牛肉面的味道,简单、朴实、温暖、那一勺红油中存放着无数思念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