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治疗小儿佝偻病医案大全

 123xyz123 2020-08-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烦躁、多汗、易惊、夜啼、枕秃、囟门迟闭、方颅、肋外翻、鸡胸,甚至下肢弯曲畸形等。中医无佝偻病名,主要是根据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汗证、夜啼、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证。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北方佝偻病发病率高于南方。本病预后一般良好。若病情重者,易导致骨骼畸形,留有后遗症。

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及调护不当,致脾肾两虚,并累及心、肺、肝。脾肾不足为本病发病的关键。

gaitubao_16_jpg.jpg-sy

医案一

张某,男,3岁半。

初诊:患儿2年来鸡胸,驼背,双下肢弯曲呈“O”形,不会行走。患儿母乳喂养5~6个月时因母乳不足改人工喂养,1岁时仍不能站立,扶着站立双下肢发抖,继出现鸡胸,驼背。当地医院诊为小儿佝偻病,予各种钙剂和维生素AD丸等治疗,不见好转。现患儿面色苍白无华,头发干枯,形瘦,便溏,每日2~3次,易出汗,哭声低,唇淡,舌淡苔黄,脉细无力。系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失调,脾肾两虚,血气不足,筋骨失养。

处方:紫河车1具,煅牡蛎30克,黄芪30克,蜈蚣10条,青黛10克。焙干,研为细末,分100小包。每次1包,1日2次,温开水送服。

二诊:连服3个月后体力大增,胃纳好转,自汗、盗汗显减,扶着能站立。复配1剂。

三诊:继服3个月后,自己会站立,扶着会走路,且精神好,面色好转。再服上药6个月,胃纳好,已长胖,发华,自己能行走而告愈。

按语:佝偻病可散见于中医“肾疳”“夜惊”“慢惊”“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证中,病机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两虚所致。刘韵远老中医认为,早期当以改善喂养方法为主,配合健脾补肾、消导和中之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常配合捏脊疗法;重症强调健脾补肾,填补真气,方用补肾地黄丸及紫河车、煅牡蛎、黄芪、蜈蚣等,配合饮食调养,疗程较长。(《刘韵远治疗小儿佝偻病验案》)。

医案二

孙某,男,18个月。

1984年10月23日初诊:患儿形瘦,少食多汗1年余。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自汗、盗汗,易惊多啼,纳呆便溏,夜眠不安,发稀枕秃,舌淡苔薄白,脉迟无力,指纹淡。11个月开始出牙,14个月能行走。方颅囟大,肋骨外翻,鸡胸,O形腿。X线摄片示干骺端增宽。血钙1.25mmol/L。平时易感冒。诊为佝偻病。

处方:鹿角900克,龟甲450克,枸杞子200克,党参200克,熟地黄90克,怀山药100克,茯苓50克,甘草40克。熬膏,每日早、晚各服3克。

二诊:连服3个月后,患儿纳食增加,出汗减少,夜眠转安,面色红润,大便通调。第2年冬再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现患者发育健康,成人后身高1.8米。

按语:本案属于肾精亏虚,治以龟鹿二仙膏加味补肾填精,佐以健脾之法。方中鹿角、龟甲、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充髓壮骨;党参、怀山药、茯苓健脾益气,以促气血化生,濡养全身。肾精亏损证主要表现为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缘外翻,肋如串珠,手镯、鸡胸、漏斗胸、龟背、○形腿、X形腿等,齿迟、立迟、行迟,并有面色无华,多汗肢软,或消瘦,纳呆便溏,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本案虽有脾肾两虚表现,但主要症候以肾精亏损为主兼有脾虚气弱,病理性质为虚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