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芳 (亲情散文二)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我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我眼睛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不再挺拔,您的眼睛失去了光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受苦受累了!15岁失去父亲后,您就承担起了照顾6个弟弟妹妹和怀孕4个月母亲的重担,弟弟妹妹大了能帮忙了,可您还没来得及换口气,就嫁到了一穷二白的爸爸家。但您没有享受到所谓的嫁一夫靠一主,凡事都得靠自己,田地里的农活,你和男人一样的干。现在表面看来好了,不用下地了,其实呢,实际上您就是我们这个家的免费保姆,大小事包办完不说,还有操不完的心。这次我生病,可把您累坏了,可您从未想过自己也是有病之躯,日夜陪伴、照顾在病床前,甚至无助地掉眼泪。妈妈,女儿真的不孝,让你受苦受累受怕了!

妈妈,我想对您笑,告诉您我生活得很好!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始终逃不过您的眼睛,您为我的委屈而委屈,为我的难过而难过,甚至为我的痛苦而痛苦。可妈妈我怎忍心,我受的这些,您早已尝尽了,如今你一边咀嚼着自己的苦痛,还要一边替我分担。以后我要开心地过,妈妈,让我们都笑对生活!

妈妈,生活的重担压得您疾病缠身,那可恶的心律失常的心脏病常常折磨得您生不如死。每次半夜犯病,看着豆大的汗珠从您脸颊滑落,看着您两鬓泛白的头发,我就心疼,我就自责,没有能力让您更好的得到医治,摆脱这个病魔。可您犯病时总是先独自承受着,怕我们担心,到后来受不了时还一个劲安慰我们:“没事,过一会就好了!”妈妈呀,我也多希望那只是病魔跟您开开玩笑,让您一会就好了!

妈妈,我一直记得我读小学3年级时,因为要交1元什么费用,(我记不了)但家里拿不出,于是你割苕藤去卖,刚好卖了1元,回来遇上涨水,为了节约5分钱的船钱,您冒险涉滩口回家的情景,那是您用生命换来的我的学费,所以妈妈呀,无论我现在怎么做,也无法回报您。妈妈,您勤劳、善良、坚强、勇敢,是我永远无法继承、学习的。还记得您照顾村里那个孤寡老人,每次都是耐心细致喂完她吃饭,你才带我回家吃饭;还记得每次农忙,您一个女人家独自干完自己的活后还去帮助别人;还记得每次邻里之间、家族之间吵架闹事,都是您不顾一切上前劝架;还记得邻田的贪小便宜挖我们的田边土角,您总是一笑了之;还记得……为此,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可妈妈,您知道吗?当如今您的腰身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光华,虽受到众人的好评之际,我和妹妹却一直为您鸣不平:您一直善待别人,却从未善待过自己!值得吗?

隔不断的亲情

  上周五刚放学,就接到璧山表姐的电话,她兴奋告诉我,几十年从未谋面远在福建的二姑父带着表哥表姐回来了,明天可能到荣。挂了电话,心潮起伏,思亲心切,真恨不得立马就能见到。坐在会议室里开会,脑海里却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了大阿爸回家省亲的情景。

那是95年春节,远在哈尔滨的阿爸带着阿娘、堂哥、侄儿回来给二婆贺90大寿。他自少小就离家在外面闯荡,到这次回来,间隔了40来年。他当时辞掉安福中学的教师职位后,去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终于活着回来了。然后住进了陈庚的小院,当了哈尔滨一学院院长,并娶妻生子,在那异乡扎下了根。如今也算荣归故里。当时,李家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几十口人,专程租了车,包了船,浩浩荡荡迎接回乡下,场面甚是壮观。不过在阿爸与我们一一见面时,我看见他老人家也眼里包着泪花,并一个劲向家里人道歉,说他作为家里的男丁老大,却没能帮助家里,提携弟弟妹妹们,很是愧疚。然后祭拜祖坟,他是老泪众横,一个劲在坟前磕头,很是感人。之后他老人家断断续续又回来过几次,每次他都说到,无论身在何方,始终惦念家乡,惦念家乡的亲人。前不久才通了电话,这个春节,他准备再次回老家。

 这次二姑父他们回来,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了。他们全家也已离开家乡40年了。(当时是姑父响应万名干部下乡的号召去了福建的,接着二姑跟着调了过去)第二天,我和妹妹开车在高速路口去接他们时,看到了白发苍苍的姑父和两个五十开外的表哥表姐,不禁既喜也悲。喜的是亲人终于相逢了,而悲的是我的亲姑父,表哥表姐,几十年了,竟然从未见过。而我父亲竟然也从未见过。我们的二姑,爸爸印象也已模糊,因为二姑离家时他才几岁。如今二姑已于去年在福建去世,再也没有了亲人晤面的机会。

 当天就驱车带着他们逐一去见亲人,祭拜祖坟。来到四姑家,三姑早已等候多时了。下车的一瞬间,表哥表姐就和他们拥在了一起,因为表哥小时,三姑四姑带过他。堂堂七尺的男儿汉,此时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表姐也忍不住眼睛红红的。一次次的拥抱,一句句的问候,弄得大家都眼眶湿润了。吃完饭,表哥要背着两个姨妈照相,他说,因为小时候,两个姨妈也是这样背过他。看着姑姑们幸福地贴在表哥背上,我心也柔柔的了。

下午祭祖,每到一个坟前,已经八旬开外的姑父总要失声痛哭一阵,惹得我们也很是伤怀。少小离家老大回,未能尽孝享天伦,那不是本意,是时代的产物啊。表哥表姐还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他们说在家里,一家人就全是说家乡话,乡音不改。

 我的公公也是经历了骨肉的分离之苦。他的父母,在他9个月大时就逃离去了台湾。再和母亲相见,已是40多年后。在机场举着牌子迎接母亲的那一刻,公公说他的心情激动万分。相认那一瞬,母子俩都是抱头痛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亲人相见才相识,抱头痛哭泪涟涟。是啊,无论天涯海角,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永远隔不断的。岁月的黄沙掩埋不了思故的深情,它会生根、发芽、长大。





作者简介:

李芳 重庆市荣昌区宝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