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黄河浪《立冬的民俗传说》外一篇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第65期

立冬的民俗传说

黄河浪

相传,在汉朝的时侯,北方匈奴恶寇经常骚扰边疆,打家劫舍,巧取豪夺,迫使百姓提心吊胆,昼夜不得安宁。当时,在匈奴恶寇部落中,有浑姓和屯姓两个首领,心狠手辣,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十分凶恶残忍。男女老少对这两个魔鬼痛恶至极,恨不得拔皮剜肉,却没有任何打击报复他们的办法,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字形状,取“浑"与“屯”的发音,称为“馄饨”,恨以吃掉浑姓与屯姓这两个匈奴恶寇首领,祈求能平息结束战争戡乱,过上太平安宁的日子。因为父老百姓用肉馅包“浑屯”正好是在十一月7日立冬这一天,“立冬”吃“馄饨”的民间风俗习惯就沿袭到现在。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无人管。”是流传民间立冬吃饺子的谚语。立冬吃饺子也有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

在东汉的时候,出生在南阳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警世名言。他曾经身处异地长沙任太守,后来访病施药,大堂行医,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为父老乡亲治病。他返回家乡的时候,正好是寒冷的立冬这一天。他看到故乡南阳白河两岸的乡邻百姓衣不遮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有很多男女老少的耳朵都冻烂了,泪流满面,抱头痛哭,心里非常难过。过了一会,就立刻叫来弟弟,在南阳东关郊外搭建起临时账棚,支起大铁锅,把羊肉、辣椒、生姜等一些驱寒暖体的药材,放入铁锅的水中大火煮熟,捞出来切碎,用棉纱布包成像耳朵形状的小包,再放进铁锅里熬成汤,做成一种名叫“驱寒矫耳汤”,盛在碗里,分别送给冻烂耳朵的父老乡亲,免费服用。服饮过“驱寒矫耳汤"的乡亲们,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烂的耳朵很快就被医治好了。

从此以后,每到立冬这一天,人们就模仿做“驱寒矫耳汤”服用,形成了“捏冻耳朵”这种风俗习惯。药包形状像“耳朵”,“耳朵”形状像“饺子”,所以称“耳朵”为“饺子”,逐渐形成了现在立冬吃饺子的民间传统风俗习惯。

民间传说,汉代时期,汉高祖刘邦在立冬这一天,带着五、六位手下宦官,吃了名铺商号樊哙煮的狗肉,觉得狗肉的味道特别新鲜解馋,腿脚手臂发热,全身出汗,赞不绝口,命令侍从拿来笔墨,挥毫为樊哙题写牌匾。从此以后,民间普通老百姓就效仿刘帮,在立冬这一天吃狗肉,没有狗肉吃的人们,也想办法买些羊肉或牛肉吃,用来祈祷来年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这就是现在立冬吃狗肉民俗习惯的由来。

根据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叫共氏的人,他的儿子不学无术,好吃懒做,明偷暗抢,欺行霸市,打男骂女,白吃白拿,横行乡村,作恶多端,暴死在立冬这一天。这个恶棍死后,变成了一个身患传染疾病的魔鬼,继续残害当地老百姓。但是,这个恶棍疫鬼最害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立冬这一天熬煮赤豆,吃赤豆粥,用来驱避疫鬼,祛病防灾,祈祷身体健康,希望日子安宁太平。从此以后,江南水乡的人们,就在立冬当天的夜晚,全家欢聚一堂,共同吃赤豆糯米饭。

至今,我国大多数地方还沿袭着立冬吃馄饨、吃饺子、吃狗肉、喝粥的传统民间风俗习惯。


立冬节气的叙话

今年的立冬,又一次验证了节气的神奇。进入十一月,连续六天最高气温都在十摄氐度以上,天空一直是解放区的那种天,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十一月七日立冬这天,白天最高气温降到九摄氏度,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秋雨凉爽冬雨寒。雨落在城市,冲刷灰尘与垃圾,冲刷不走雾霾和人心的隔离。雨落在乡村,空气中弥散着一种发酵了的果香,混杂着呛人的干草味,潮湿的土腥味,草叶的腐烂味,是来自大地身体的叫人心安的味道。

节的本义是关节,竹子每段相连的地方,引申为“关键",一年中极为关键的分段时刻,叫节日、节气。竹子中空,鲜活之气贯穿其里,助推竹子节节高升。古人顺应四时节气展开的农耕生活,亦是节节高。天有四时,春生夏长,秋收东藏。冬藏是最关键的一节。汉字是神奇的,多读几遍,它们就会开口说话。甲骨文中的“冬”字,是先民结绳记事的绳结,在绳子的两段都打了结,即是冬的字形,表示终了、结束。立冬不只是冬季的开始,更标识秋季五谷收藏入库,动物也匿影藏形以规避寒冷。

宋代的某个立冬之日,细雨霏霏,寒意微微。是那种能打湿睫毛的小雨,那种宛若丝绸滑过脸颊的微寒:“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清寒细雨显柔情,这柔情淅淅沥沥地滋润着《立冬即事》作者仇远的知觉,由衰微之色青黄到梅花澄清无比的芳香,这是生命坚韧成长的一个基本情节。古人的生活缓慢而有节制,古人的内心敏感而又细腻,二者相容共生;并且,古人视野所见之物尤为醒目,没有雾霾的遮挡,没有水泥灰尘的入侵,天光云影荷塘月色等自然资源是何等的“吾与之所共适”!共识之道在于成己成物、立已立人,万物除为观察对象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孕育精神内核的那种东西。

霜降腌白莱,立冬不使牛。立春立夏立秋,今天又立冬。立冬是农耕社会中的一件大事,人们更鲜衣以相揖,庆贺往来,像过年一样热闹喜庆,谓之贺冬。老百姓在立冬这天不稼不穑,杀鸡宰鸭,剁馅包水饺,乐享人间美味。拉得动大车耕得了农田推得了石碾的牛也放假休息,牛在棚里吃草睡觉,往墙上蹭痒痒,悠闲悠哉。

曹操对立冬时节芸芸众生的运动有着精彩的描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罢窟栖。”农耕时代的节气生活孕育了曹操这样的伟大诗人,也诞生了刘安之类静漠恬澹、和愉虚无的人物。《淮南子》:“九月躁,十月坐,形体以成。”“坐”是静坐,宁身体,安形性,心境清净,精神内守。冬为闭藏之时,藏而不泄,避寒藏暖,遵循自然规律,与世间万物和谐共生。

节气是日常生活的仪式化。节气的目的是让人们回归自然,在大地的时间刻度上,审视人与大地、季节的关系。在新的节气到来之前,人们变得周正严谨,心怀虔诚地说话做事。节气是一个叫人内省的时刻,它最大的特点是无痕,是自然万物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以“分至启闭”概括八大节气: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孟冬之月,天地不交,闭塞而成冬。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个“斗柄”就是自然界的一声号令,是规范约束人们言行的那种东西,有着清晰的生活指向。

立冬,十月的节气。《诗经.七月》中说:“八月其获,十月陨箨。”“箨”指的是脱落的败叶。叶落空枝在。在冷雨敲寒雾中站立的树木孤独而安静,这是思想者的姿势。苹果树、柿子树、石榴树……丰盈之绿褪去,红润之果熟落,柿树色彩尤为丰富,宛若印象派的画作。从树形上看,主干粗壮,枝条繁杂,相隔一定的距离站着,这些树又是沉静的,树身的色泽是它们各自沉静的表情。

落叶别树,飘散于地,如锦被呵护故林,也是立冬入目的景物。闯过河滩的白杨林里,落叶沙沙作响。树林里有不少掉落的干枝。光秃禿的杨树上面是灰蒙蒙的天空。置身这种空旷萧瑟的氛围,叫人察觉自己的渺小。落叶会以别样的方式返回春天的枝头,人的脚印却被落叶掩埋。落叶促使树木来年继续发芽长绿。落叶与树木就是这种推陈出新的相辅关系。人与万物亦是如此矣。

 关于我们

顾问:申平,汪建堤,吴小军,胡玲,陈虎,李玉军
管理:毛小玟,李修鹏

编委:黎桂良,郭海斌,长安,葛奎兵

主播:梁静,叶志平,徐丽珍,青春,小阳,庄建慧,木兰梅,邱燕妮,傅颖喆,郑彦茗

宣委:谢庆波,李昌盛,思乡,锣迈

文学评论员:陈振昌

关于福利

欢迎来稿 。打赏所得按六四,低于20元不发放,留平台维护用。同时,欢迎签约兰亭新苑,成为驻站作者,每发一篇稿,平台给予基本奖励5元.。

另,有意签约的作者请加微信号:1310335703.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