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特:怒江大峡谷印象

 龙溪文学驿站 2020-08-04

   龙  溪  文  学       

第 224 期

来稿须知

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首发的文字均可。


怒江大峡谷印象

图文/伯特

2019年12月上旬的云南秘境游,在昆明组团时只有7人,分别是来自于成都的摄影家余大瞎恩爱老夫妻2人,福州一对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的闺蜜搭档组合米粒和想你,苏州户外独行侠吴金弟,徐州热心乐善的户外达人范继忠和时刻向往“诗和远方的”摄影爱好者侯哥我。驾驶旅行车依维柯的宋师傅有30多年的驾龄,沉稳寡言技术娴熟。

这样五湖四海又情趣相投的旅行组合,一定会有愉快而完美的旅行体验,其结果也正如此。

我们此行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经泸水右行沿怒江朔流而上一路向北,在云南最北端的丙中洛观星射月并奋力再次北行初入西藏20米后原路折返。

费劲又拐弯抹角的说了大半段话,是想告诉您,我们大多数旅行时间是在怒江大峡谷中穿行。

怒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南麓,流经西藏、云南、出国境穿过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云南境内的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两山海拔多在4000-5000米。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由北往南纵贯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以及云岭山脉,切割出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大峡谷,被人们称为怒江大峡谷或东方大峡谷。峡谷长约310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第二大峡谷,也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走马怒江,我看到了啥?在此,梳理出若干片段,与大家共赏。

下图为车行怒江大峡谷路线示意图,我们从北向南看,让我慢慢说起。

一、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位于前往丙中洛的途中。怒江流经附近时遭遇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无奈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这个大湾就是怒江第一湾,是怒江大峡谷的标志性景观。

两张图拍摄于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位置,由于光影不同色彩相差甚大,这也是怒江沿途风景的魅力所在,心情好,无论东西处处皆有美景。

湾中半岛清晰可见的茂林绿野,瓦房茅舍,村庄与自然互融共生,一幅美丽的江村田园风光图。

必须的摄影打卡之地。

弯道上的公路斗折蛇行,穿行间的小车明灭可见。俯视峡谷上人工开凿的公路蔚为壮观,不由得感叹人定胜天的伟大。

回望来路,绿荫如盖。下午的阳光在蜿蜒的山道上留下斑驳光影。

二、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是滇西北三大山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丙中洛正是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

丙中洛乡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宗教赋予的山水神性而著称,有着“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之誉。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初朝霞。

开阔的视野下,蓝天白云、崇山雪峰,人文建筑精美,自然景观奇特。

傍晚时分的丙中洛雄伟壮观,锦绣旖旎,如诗如画。

层峦叠嶂,雪山雾绕,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实地到村子里走一走或是逛一逛村口的街道,近而察之几乎就是脏乱差。

环境卫生和个别商家素质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丙中洛,圆了我一个星空星轨梦。

为了拍摄星轨,我特地给客栈老板写了保证书,否则不允许上楼顶。

三、瓮里怒族传统民居建筑群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傍水而建。主要分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图中所见的建筑群,多为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石板约0.5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

四、石门关

在丙中落台地的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座绝壁从江边拔地而起,直冲霄汉,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石门关。这里为进出滇藏必经之路。

我们租用的小面包车经过石门关,沿滇藏公路继续北行,至与西藏交界处打卡后返回。

五、秋那桶村
秋那桶村位于怒江大峡谷的北部,在怒江地带名字中“桶”的地方,一般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桶”在怒族语中是“和平、平安”的意思。秋那桶村也是一个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的小小村落,加与世隔绝,更加安静恬美。从这里再往前走,经过一段没有人烟的地带,就可以进入西藏了,这里是怒江的终点。

在秋那桶村时,一半的时间都在接了一个让我不太愉快的电话。可能影响到了心情,瑟瑟寒风里,把这个不大的村庄走下来,并没给我特别的美感,只觉得这里适合喝茶、发呆、晒太阳,如果有太阳的话。

六、茶马古道、雾里村
雾里村位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怒江边茶马古道上,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位于村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山上树木葱茏云雾缭绕,这里有淳朴的居民,原始的自然环境,闲适的氛围,宛如世外桃源。

我在美篇中有专门的描写《茶马古道:古道江村眩生花》

云南行,共写了九篇游记,欢迎到我的美篇主页鉴赏点评。

七、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坎桶村,是一个藏式风格的佛教寺院。寺庙内有各种佛像和壁画,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

晨仰佛光,隐在大山深处的千年古刹,袅袅香烟伴着梵音缭绕,鸟鸣山间接福纳祥体会禅机真谛。

在古刹里倾听禅音袅袅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八、石月亮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

两山夹一江,怒江大峡谷里有最美的云海和壮美的青山。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奇俊秀美的画卷,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一个静静带给你感官盛宴的人间仙境。

7人成团,心中的梦想就是远方和诗。

九、怒江第一啸

一路波澜不惊的怒江到达这里,江面从100余米突然收紧到50余米,平静的怒江变得湍急万分,浪花飞溅,发出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故名怒江第一啸。

十、怒江滑索

传说中,傈傈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

身临其境又亲身体验才是最好的游历,我和范老哥在傈僳族帅哥美女的保护性陪伴下,着实过了一把陡溜型滑索瘾。体验过后,觉得远不如看到的惊险刺激,甚至比飞机起飞落地还要有安全感。

感谢米粒的视频拍摄及余大瞎老师的图片拍摄。

十一、飞来石

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民族中学石头房院中,屹立着一块巨形奇石-"飞来石"。史载:公元1982年3月19日凌晨2点,一声巨响,一块高约七米,直径有十多米,重达数十吨造型别致的巨石,正好落入匹河民族中学教职员工宿舍院中的莲花池内。当时,院中的房屋及人员等均未受到丝毫损伤,成为奇迹,落下之妙,宛如人工安放。目前,这里已成为了怒江之畔的著名景点。---新华网

十二、知子罗
知子罗在傈僳族语中是一个好地方的意思,这里从清末开始就是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目前为知子罗村委会的驻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地质调查认为存在滑坡风险,1986年被废弃。学校、政府、图书馆等建筑物被定格在80年代,成为了一个年代的活化石。

图为怒族博物馆——八角楼。

知子罗老姆登教堂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怒江大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东巴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摘自百度)

唱诗是老姆登教堂的传统。
恰巧当天有大领导来看望,唱诗班的成员排练的格外认真。
看到我在拍照和倾听,他们向我致以和善的微笑,演练更加执着认真,歌声也更加悠扬动听。


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
我想,这应该是当地人最美好的向往吧,祝愿他们能够早日实现。

为了迎接大领导的到来,怒族老百姓认真而细心的准备着。

我提出要跟这个身着怒族民族服饰的妇女合影,她爽快地答应了,并真诚的拿水果让我吃。是真给,不是虚假客套而是真心实意。

我的再次出境,只为表达怒族人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既热情又好客。

空中的云彩挥起衣袖,顿时云霞满天,给知子罗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

夜深,知子罗入梦。星夜低垂,此时的怒江是静谧的,抬头便可瞧见繁星点缀于深邃的夜空,别有一番意境。

这是我在客栈顶层拍摄的星轨图。

在知子罗看旭日东升光耀大地

清晨的知子罗,水汽从怒江蒸腾而起,随风顺流漂浮,雾气水霭扩散开来,山脉轮廓和怒江峡谷渐渐清晰。

冬日暖阳终于从老姆登缓缓升起,湛蓝的天空下千山一碧,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十三、六库夜景

六库镇地处怒江州府所在地,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怒山山脉、云岭山脉、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镇,整个镇地处怒江两岸。怒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湾。

从上图可以看到半山腰间的观光栈道,栈道很难上去,更难下来。因为上下山走的是那种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那种路。

栈道上下午六点就几乎没有人了,而我在这里一直坚持到晚上8点。陪伴我的是三脚架上的5D3,朗朗乾坤上的姣姣明月,习习秋风中的阵阵松涛,还有一个在栈道上卖矿泉水的小伙子。

有了安全和视角,于是就有了怒江六库夜景美图。

夕阳彻底“淹没”进怒江,万物朦胧,六库正是万家灯火时。

夜幕降临,光影交织下的六库夜景格外“撩人”。

光与影形成视觉冲击力,绽放出如此美丽画面。

璀璨绚烂的灯光倒映在怒江中,江面变得波光潋滟、多彩炫丽。在栈道上的我也仿佛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和享受了这样的悠闲舒适。

十四、怒江的三个人

在怒江,就是在六库,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三个人。

一是那个在栈道上陪伴我的小伙子,这是一个老实本分少言寡语,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太懂也说不太好的农村小伙,他一直无怨无悔又自觉自愿地跟随着我。最后也是他在漆黑的夜里,打着手灯背着我的重装备,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没有路的路上把我送到山下;

二是履行承诺8:30按时在栈道下接我的出租车驾驶员,他原是缉毒警察,因私放了毒贩朋友,这个朋友再次贩毒被抓后却出卖了他,而因此丢了饭碗。因为曾是半个同行的缘故,他一直把我当成他的领导,所以跟我相谈甚欢,我们聊到了风俗人情、聊到了高山流水,聊到了扫黑除恶。直到把我送到酒店时还留我在车里聊个没完。

下图的这个年轻人就是第三个人,他是一家名叫38度6——怒江失恋博物馆的酒吧小老板。因为他有故事也会讲故事,还在于他的不仅精明会聊天,更可贵的是他有创新理念并愿意实干践行。

走马怒江,感观有四:

一是怒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神奇雄险,如怒江第一湾、茶马古道等;人文景观神秘古朴,如丙中洛、知子罗等。

二是旅游环境较为脆弱,如几次都看到山体滑坡,道路交通遭到破坏,游人处于危险之中。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如个别景点的道路崎岖难行及住宿条件较差等。

四是个别景区不能以人为本善待游客,如一服务区饭店女老板态度极为霸道蛮横且饭菜既贵且差等。
走马怒江,观感有四:

前三个观感是针对感观的前三个而言,话题有点大,这里不说。

重点说第四点,那就是怒江旅游开发在依托优势资源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引导当地居民,培育人人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软环境的理念,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

六库的三个人,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是体贴周到、忠实诚信、创新实干,让我看到了怒江良好的旅游软环境,也看到了怒江旅游发展的希望和后劲,这也是在美篇的最终写三个人的原因吧。

最后,8个字概括最终观感,那就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