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颇郁闷,12月3日晚想上梅兰芳大剧院的图片,因实在太困,懒了,便想明天吧。谁知第二天睡醒一看,北京老莫上了梅兰芳故居,哼,抢我题材,我哭呀哭呀哭,哭到今天,我破涕为笑了,哼,您不就是“故居”么,我想起我还有梅兰芳“现居”的图片呢,拿出来给北京老莫接个下集不行么?
梅兰芳(1894—1961)墓位于北京香山卧佛寺东的万花山麓万花娘娘庙东侧。墓地为梅兰芳30年代安葬夫人王明华时购买的。梅兰芳1961年病逝后葬于此。1980年梅兰芳继室福芝芳病故,也葬此。墓地中央是用水泥浇铸的巨型梅花,墓后岩壁上镶嵌两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墓碑,墓碑中央刻有梅氏生前好友、著名书法家许姬传书写的“梅兰芳之墓”五个大字。
这处墓地并不止是梅兰芳先生之墓,它几乎就是梅家的家族墓地。
一层只有一座大墓,就是梅兰芳先生的墓地,一朵洁白的梅花,一通洁白的石碑,简单的“梅兰芳之墓
”,再无其他,虽然并未标注梅兰芳的两位夫人王明华、福芝芳,但是这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合葬墓,关于此,还有一段小故事,据说此处墓地是1928年王明华病逝之后梅兰芳选择的墓地,建国后,一次梅兰芳与福芝芳来到此地散步,梅兰芳对福芝芳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吧。”福芝芳说:“您肯定会被请入八宝山的。”梅兰芳对福芝芳说:“那你怎么办?”当时福芝芳就泪如雨下,足见两位感情笃深。
二层依次有新旧六处墓穴,自西向东分别是葬着梅绍武、秦梅氏、梅竹芬、梅巧玲、梅雨田五位梅氏族人和梅兰芳的岳母福苏思。

按照墓的制式和规格,秦梅氏、梅竹芬、梅巧玲、梅雨田、福苏思这五座墓穴应该是同时代修建的,其中居中的是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梅巧玲,工青衣,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
梅巧玲先生的东侧是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这位京剧界赫赫有名的、长期为谭鑫培先生操琴的“胡琴圣手”,在梅父竹芬英年早逝之后,几乎承担起了梅兰芳父亲的职责,所以,梅兰芳对他的感情也十分的深,在二层最东侧,还有一通梅雨田的旧碑,是1959年梅兰芳为伯父梅雨田和伯母胡大夫人所立,显然是原先立于梅雨田墓前的,由此可见,至少梅雨田先生曾经有自己的墓地,后移至此的。
梅巧玲先生的西侧葬的是梅兰芳的生父梅竹芬,梅竹芬也是京剧大家,唱青衣、花旦,京剧、昆曲俱佳;
在梅竹芬的西侧,是梅兰芳的姑姑,也是梅巧玲先生的长女的墓穴,因为她嫁给了有“古侠士”之称的京剧旦角演员秦稚芬,所以称“秦梅氏”;
在梅巧玲的东侧,则是梅兰芳的岳母福苏思,也就是梅兰芳的继室福芝芳的母亲;
在秦梅氏的西侧,是一座新修的墓穴,这是梅兰芳的未曾夭折的四个孩子中的次子梅绍武先生的墓穴,梅绍武原名梅葆珍,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梅绍武病逝,归于梅家墓地。
在资料上看到,这处墓地是由梅兰芳先生的长子梅葆琛设计的,梅葆琛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后分配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作,是位工程师,由他设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凭吊过程中,我有两事不解。
一是在这处家族墓地中,梅绍武的墓碑前摆放着鲜花,因我是九月底去的,应是梅绍武先生病逝两周年纪念日左近,来人凭吊是应该的,但是在这处家族墓地中安息的,梅绍武是辈分最小的,来祭奠他而不祭奠他的上历三代祖先,无论来着是他的子辈还是他的朋友,在礼节上都是说不过去的。梅兰芳先生墓前枯萎的花朵与梅绍武先生墓前鲜艳的花朵形成明显的对比,我想如果梅绍武先生有灵,他会不高兴的。
二是按照墓碑的制式和规格,秦梅氏、梅竹芬、梅巧玲、梅雨田、福苏思这五座墓碑应该是同时代修建的,但是梅雨田和福苏思的两块墓碑洁净如新,看得出后人是用心爱护的,梅巧玲的墓碑有些玷污,还说得过去,而秦梅氏和梅竹芬的墓碑已脏污得无法入眼,似无人清扫似的,难道是墓碑选材不同?还是有什么环境因素不同?我不明白。因为我每年清明扫墓,都是要用洁布将先人的墓碑擦拭洁净的。
附:《穆桂英挂帅·大炮三声如雷震》/梅兰芳
时间:8分13秒
唱词:1959年录音
穆桂英:[西皮导板]
大炮三声如雷震,
[原板]
挽绣甲跨征鞍整顿乾坤。
辕门外层层甲士列成阵,
虎帐前片片鱼鳞耀眼明。
见夫君气轩昂军前站定,
[南梆子]
全不减少年时勇冠三军。
金花女换戎装婀娜刚劲,
好一似当年的穆桂英。
[原板]
小文广雄赳赳执戈待命,
此儿任性忒娇生。
擂鼓三通辕门进,
[散板]
众将士听我把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