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书为伴 内心便不那么慌了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8-04

彭岳湘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不论在繁忙的工作日,还是在片刻的闲暇时光,我总认为,倘若能手捧诗书,静心翻阅,对工作提升以及怡情养性,都是一件大有裨益之事。

学习是孤独的,也是热闹的。倘若以一种朝圣的心态,置身书中,踽踽独行于千百来古人走过的路上,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美丽传说,到身边灿烂的工业文明,从玛雅文明的美洲风情,到农耕文化的黄河流域,总会有来自天籁般的静谧和安宁直抵内心。倘若以一种分享和喜悦的心态,呼江上之清风,引山间之明月,再邀二三好友,于半亩之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谈古今之变,慷慨之声,也应有一种充盈人生的激动与张扬。

学为立志之基,好学方能笃志。历览前贤,大凡有大成就、大志向的人,都以学习明志。毛泽东为打破旧世界、迎接新世界而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成就了辉煌伟业。再翻开《曾国藩家书》,透过隽永的文字,有成长的心酸,有殷勤的劝诫,有积极的勉励,原本资质平庸的曾国藩,自小读书日夜不倦,笔耕不辍,志向恢弘,誓言戡平宇内、挽狂澜于既倒,终于十年九迁,筹建湘军,力克洪、杨,完成了从草根到晚清第一名臣的完美蜕变。白岩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我想,每一个人奔走在物欲横流之社会的人们,是否都应该偶尔停下来,平一平心跳,翻一翻过往,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当初,你又是为了什么出发?

学为养心之本,好学方能静心。读一本好书,如饮美酒,历久弥香,读到精彩处,好像置身于百步桃花源里,内心纯净美好,有时又像拜服在万丈高山之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中抖然涌起几分虔诚和敬意。读好书,爱读书,能培养一种精神境界。苏轼半生坎坷,黄州一住4年,再贬惠州4年,后贬儋州3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独以诗词为友,以歌赋为伴,遭遇困苦却内心从容,面临诱惑可甘于恬淡,得失之后能保持平和,他欣赏过的山水,连同他的诗词,透过时间的长河,放出万丈光芒。再看当今社会,世风浮躁,问问自己,有多少时日被荒于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当中?有多少精力又被遗弃在迎来送往、东奔西走当中?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够沉淀下来,学一学庄子的宁静安然,从容一点,养一养孟子的浩然之气。

学为智慧之源,好学方可增智。思想的高度是由知识的维度决定,而知识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的。四百五十年前,英国的培根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更早的八百多年前,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提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于个人而言,就像是精神的食粮,不学习,生活就没有滋味,人就会无精打采、无所依靠;又如精神的空气,不学习,干事没有底气,人就会没有激情,一刻也不能维持。学习于国家、于民族而言,就像是发动机,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战后的德国、日本,致力于发展教育,几十年的努力即从荒芜中崛起进入强国之林;全球流散2000年,甚至连语言都丢失了的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4本书,以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了29%的诺贝尔奖。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埋怨社会缺少舞台,不若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积累,将学习当做开辟明天之路的追求和行动。

立身以立学为先!我认为,一个不崇尚学习的地方,是没有底蕴的地方;一个不崇尚学习的人,是很难保持内心从容的人。每一次潜心地学习,都应该源于自身的觉醒!遗憾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身边很多的眼神告诉我,留给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发自内心的恐慌似乎越来越深!我期待更多的人,日有书香可为伴,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不会那么慌了!

【作者系中建材(株洲)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