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的星空——程十发美术馆在线展览(七)

 泊木沐 2020-08-04

海上标程——程十发艺术大展·程十发捐赠作品 (四)

作者:陆治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一)

创作年代:明代

尺寸:横53.5cm

陆治,字叔平,因先世从河南荥阳徙居到苏州包山的梅梁里,遂自号包山。明代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家世代耕读,陆治从小在书香环境中成长,又因父亲与文徵明交谊深厚,故从学于文徵明门下。文徵明品学俱善,陆治跟着他学诗作画,深受其吴门画风的影响。陆五十岁后隐居支硎山,读书作画,用功更勤,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也逐渐深刻。在陆治的画作里,经常能看到一些反映其淡泊宁静田园生活的作品,景色瑰丽,意境清朗,透露出清逸脱俗的气质,这和陆氏晚年甘于清贫的隐居生活有关。在这幅扇面中,陆治拟写元代倪瓒的笔意,连构图的方法也是模仿倪瓒常用的形式:云林常喜欢画河两岸的景致,陆治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但别有不同的是,在此幅中陆治又取用宋人院体和青绿山水的技法,轻敷淡彩。乍看之下,远山劲峭奇险,近处树亭掩映,颇有悠然见南山之貌。幅扇上方题诗一首:“霜落平湖聚浅沙,丹枫虚映荻芦花。中宵已徹三更月,江上偏宜八月槎。”一派悠怡的田园风气跃然画上。

作者:陈继儒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二)

上海中国画院藏

创作年代:明代

尺寸:横53.5cm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诗人、画家。自幼聪慧过人,三吴名士皆与之游。年二十九,焚儒衣冠,即隐居在小昆山之南,杜门著述,崇心治学。屡奉诏征用,皆托病辞;又与董其昌交往从密。其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作品传世。陈继儒的书法学习宋代苏轼、米芾,尤好东坡诗章文字。凡遇苏墨迹,虽断碑残帛,也必搜罗采集,心追手摹不已。因此陈继儒的书法意在苏米二人之间,笔画圆腴,结体颀长,运笔骏快,意趣雄浑。此件扇面题陈氏自作七律一首,曰:“山深日色不到地,树老浓阴高刺天。鹤叫岛池攒怪石,花撩窗户映飞泉。偶翻古帖摹青李,闲放轻舟采白莲。君若入林同结夏,竹风松月对床眠。”字形体势多出于米芾,笔势变化多样,起伏顿挫,飘逸潇洒;将诗中提到的悠然情致与陈氏作诗时的愉快心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尤有一句:偶翻古帖摹青李(即王羲之《青李来禽帖》),亦是作者欲追慕古人的直观表达。

作者:陈洪绶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三)

上海中国画院藏

创作年代:明代

尺寸:横53.5cm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等,浙江诸暨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崇祯时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后曾入寺为僧,还俗后以鬻画为生。陈洪绶不仅画艺非凡,其书法水平也颇有成就。早期书法临摹古人,在临古仿古中又不失自我,巧妙运用古代各家技法,自我风格渐露端倪;中期书法在临学欧阳通的同时又兼学怀素狂草、褚遂良、米芾等,继而再学颜真卿,受颜氏行草影响最深,自我风格初成;直至晚期书风夸张变异,超然脱俗,渐露禅意,形成了怪异奇崛夸张变形的“老莲体”,书风与画格融为一体而自成一家。在这件扇面作品上,陈氏题诗一首曰:随我兰郎泛湖水,两峰邻好孟冬时。画成浅水轻烟笔,写得微云远岫诗。此诗句出自其自作的《兰郎诗》,从运笔与结体来推断,当属陈氏中年时期的作品;此件书法结体瘦长,运笔遒劲,欹侧取势,都显示出陈氏中年时期风神独绝,雅逸洒脱的风格。书风与诗情相得益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薛素素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四)

上海中国画院藏

创作年代:明代

尺寸:横53.5cm

薛素素,名五,字素卿,又字润卿,江苏吴县人,明代女画家。史载其诗、书、画、琴、弈、绣无所不能,擅作《黄庭》小楷,尤工山水、兰竹。胡应麟在《甲乙剩言》中云:“素素姿度妍雅,言动可爱,能书,下笔迅捷,各具意态,虽名画好手,不能过也”。此幅作品便是其《蕙兰竹石》扇面,画面右侧以淡墨勾勒出一块青石,青石背后一丛兰花旁逸伸展,兰花的下方则是若隐若现的几根竹枝,与兰丛相互掩映,濯濯可爱。画面整体素淡清雅,透露出女性画家独有的温婉情愫。明代的女性画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抹亮丽色彩,她们的绘画风格大多清丽隽秀,在当时可谓开辟了迥异于男性画家、表现女性独特情感世界的一方新天地。同时期的女画家还有文徵明玄孙文俶、仇英之女仇珠等。

作者:任颐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五)

上海中国画院藏

尺寸:横53.5cm

任颐,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人,晚清著名画家。自幼从叔父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以鬻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与任熊、任薰、任预并称“海上四任”,然四人中以其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堪称全面,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擅。其人物画,早年从陈老莲法出,形象夸张,极富装饰效果。重视写生,融汇诸家之长,又吸取西方水彩色调之法,勾皴点染,别具一格。此件作品成图于光绪壬辰年(1892年),可以说是一幅任氏晚年典型的“山水图式”人物画作品。这一时期,任伯年完成了从传统写真肖像的画工体式向山水+点景人物的文人画体式的过渡,是一种“上法古人”、将文人花鸟画的写意精神带入到他人物画创作中来的转变。此时的任伯年生活凄苦,饱尝人间冷暖,因此画面表现出的往往是萧瑟寂寥的场景。渔舟唱晚,共诉哀肠,信笔直抒胸臆下是人格与修养的历炼。

作者:吴昌硕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六)

上海中国画院藏

创作年代:清代

尺寸:横53.5cm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以字行。又署仓石、苍石,别号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海上四大家”,亦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是近代金石学派的代表人物,擅用篆笔入画是其艺术的一大特点。因以“草篆入画”,状物不求写实,进而形成了影响中国画坛百年之久的“大写意”笔墨形式。吴昌硕喜作兰花,常以浓淡相间墨色的篆书笔法绘成;又仿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敷之。此作在绘写兰花之外,吴昌硕又诗题曰:“兰为王者香,纫作骚人佩。空山独自芳,愧煞萧前辈”,落款“拟十三峰草堂,昌硕”。这“十三峰草堂”是乾嘉时期画家张赐宁的斋名。其人在画史上不甚著名,但吴昌硕在画中屡有“拟十三峰草堂”、“拟张桂岩”见著,可见对此人颇有推崇。之所以服膺仿效此等不著名的画家,足见吴昌硕是非常善于学习的;转益多师,从不同的前人作品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技法养料,才成就了如此这位海上画派的巨匠。

作者:吴昌硕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七)

上海中国画院藏

创作年代:清代

尺寸:横53.5cm

吴昌硕善作诗文,苦吟数十载,未尝间断。其诗文的特点,奇崛古朴,用典较多,风格上接近古体诗;但时而又加入些接近口语的白话手法,和民谣又颇为类似。比如此作中的自题一首:“石头顽似此,闻道谪疏星。落落丈人行,离离秋海萍。护寒一林屋,凿空万山青。独抱秋心卧,谈禅不耐听。叶萧萧,歌楚骚。鼓素琴,霜月高。”仿如建安古体诗风,读来又清丽明快、朗朗上口;配合吴昌硕饱满雄浑、富于变化的行草书写,实是相得益彰。

作者:吴昌硕

作品:古风今赏(八面之八)

上海中国画院藏

创作年代:清代

尺寸:横53.5cm

吴昌硕的书法基础来源于先秦石鼓文及汉代石碑。同时他又将石鼓文的骨法和笔线与汉碑的雄浑气度巧妙地融会于他的行草之中,这成为了吴昌硕书法的独特美学。吴昌硕自己曾说:“强抱篆隶作狂草”,意思就是用篆隶的笔法来写草书。然而对于书法的发展来讲,这便是一种创新意识。也正是吴昌硕书法中的篆籀气,使得他的行草充溢着古朴意韵,他将篆书与草书对立又统一,观之如大江奔流,一泻千里;又似高峰坠石,势如破竹。此幅扇面的内容为吴昌硕的自作诗,写道:“一峰亭长画水石,气犇掣底云荡胸。吴淞半江置不翦,一朵快割青芙蓉。芙蓉变幻有时作,峰影离奇抱亭宿。可惜买邻无万钱,我却禅心近枯木。”诗书俱佳,读来玩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