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周口东夷文化

 gudian386 2020-08-04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  焦华中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支流冲积低缓平原区,土地平旷,河流众多,土质疏松肥沃;属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降水量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兼有南北地理条件之长,具有发展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使之融汇南北,包容四方,熔铸成独具特色的东夷文化。

一、东夷文化成就与杰出的代表。

最早在周口大地上生根发芽的是东夷部族创立的东夷文化。《说文解字》释解“夷”字为“从大从弓”,即言夷人身材高大,擅长弓箭。东夷族以凤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在长期同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东夷人靠他们聪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东夷文字”;发明了冶铜术制作青铜器、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制造出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夷族涌现出太昊伏羲、炎帝神农、少昊华婿、神箭手后羿等较为杰出的部落领袖,他们为东夷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太昊伏羲氏是东夷杰出首领,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位帝王,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斯文鼻祖”。相传他出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在距今6000年前,他带领部落先民沿黄河东下,选择在黄淮平原定居,繁衍生息,教民渔猎畜牧并定姓氏、定官职、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造书契、结网罟、作甲历使古代先民初步迈向文明开化。炎帝神农,史载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品交换,在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由此可见,周口在公元前40世纪到前30世纪是以太昊伏羲氏和炎帝神农为首的东夷族世居之地,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夷文化。

二、考古学中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是不同历史时期东夷文化的代表。

在中原华夏族创造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同时,东夷族也创造了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等。从考古发现看河南东部至鲁皖苏,新石器时代文化呈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演进序列。

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阶段,来自鲁西南和皖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先民向西发展,到达周口境风,沿沙颍河流域西进。周口市境内分布着许多大汶口文化遗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有郸城段寨遗址、周口水灌台遗址等,它们属于大汶口文化颍水类型。这一类型的大汶口文化是公认的东夷文化。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周口境内大汶口居民有高颅,面较高,较阔,身材也较高,并且伴有头部人工变形 及拔牙的风俗,这全是东夷文化的主要特征,

周口市的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发展和继续,周口的龙山文化多包涵有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早期同大汶口文化并存,中晚期不同于中原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横蓝纹圈足罐和镂孔短柄豆都具有明显的山东龙山文化特征,当属于东夷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沈丘东冢遗址、扶沟雁周遗址、淮阳双冢遗址等。

三、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在我市的分布情况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在周口有较广泛的分布。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有商水马村、太康方城、周口市烟草仓库等9处;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遗址有西华小白庄、淮阳王禅冢、周口市烟草仓库等12处;属于大汶口晚期的遗址有郸城段寨、商水章华台、周口水灌台、项城高寺等18处。

龙山文化为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在周口市目前共发现龙山文化遗址99处。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项城高寺、沈丘东冢、郸城段寨、汲冢,淮阳蒋台,扶沟支亭等。中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商水章华台、阎庄,鹿邑栾香寺,淮阳双冢、平粮台、试剑冢、朱丘寺、青谷堆,扶沟雁周等。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商水范台庙,项城毛冢、骨头冢、刘冢、高寺,沈丘乳香台、青谷堆,太康槐寺、陶母岗,鹿邑太清宫,郸城丁寨、段寨,淮阳双冢、平粮台、蒋台、范丹寺、五谷台,西华后段庄、陆城、斧柯,扶沟林寨、支亭寺等。

    总之,东夷人最早在周口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同在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无穷的智慧,崔生了辉煌灿烂的东夷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