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看的电影|《花腰新娘》:米轨铁路的缤纷抒情(张静初)

 十米阳台黄手帕 2020-08-04

火车吐着白烟,滚滚向前。

漂亮的彝族姑娘凤美在一边跑着,追着,她喘着粗气,却一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坚硬的钢铁长龙和柔美的花腰新娘正在莽莽丛林里进行一场速度的角逐……


故事源自花腰彝族,这里不仅有悠长奇特的海菜腔、狂野奔放的舞龙大会、眼花缭乱的花腰服饰和性感激情的烟盒舞蹈,还有独特的婚姻风俗:新娘要为新郎系上亲手编织的花腰带,3年后才能回到夫家 。

“归家”。据说,这种苛刻独特的习俗也是花腰彝族的重要标志。

美丽的花腰彝族,诞生了美丽的舞蹈和美丽的情愫。

凤美和阿龙是一对新婚夫妻,为在舞龙大会上争取荣誉,凤美不惜打破族规,提前归家加入女子舞龙队。她用全新的眼光对舞龙动作进行优化,却无意成为对传统习俗的挑战。同时,她与阿龙间的误会也不断加深,负气的阿龙甚至对婚姻失去信心,归还了凤美编织的花腰带。

阿龙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归家和舞龙都是花腰彝族代代相传的习俗,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情感的积淀让他们容不下任何挑战。导演用特定的条件,巧妙地把两种习俗的纠结集中于凤美一身,进而引发冲突,铺排情节。然而,凤美的执着最终结下硕果:花腰彝族的女子舞龙队获得进京参加北京奥运会表演的殊荣,花腰彝族也因此得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悠久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情。


无上荣耀和喜悦冲淡了一切,传统族规也悄然松动。由此看来,习俗的沿袭可以不那么墨守成规,与时俱进地优化才是最大的传承和发扬。

导演暗伏的这一理念,仿佛影片中那条其貌不扬的米轨小铁路。它的生命走势亦如此,从艰难起步到傲视群雄,再到择优而为,800多公里的钢轨在时光隧道中轻灵地起舞,旋转,款款而行,仿佛挥动的飘带。

如同花腰带不仅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象征;米轨不仅仅是一条运输通道,也是一条历史通道。由于地势险要,环境恶劣,铁路修建过程中先后有5万劳工伤亡。“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抗战期间为防止日寇北犯,米轨铁路曾被分段拆除近250公里。百年以来,它以窄小的身躯和龙钟的步伐,承载了太多的风霜沧桑和斑斑血泪。


(图文云南米轨铁路)

斗转星移,当今的运输竞争已经白热化,一米宽的轨距已经跑不过汽车。传统的运输方式开始从时光列车上片片剥离,它的价值却从沧海桑田中逆势升腾,升华为见证中国铁路发展的活化石,更成为近代工业文明的铁路标本。它身上所铭刻的岁月痕迹和历史沉淀,使这条名动天下的百年老路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姿态,形成别样的文化传承。

正是有了这些传统与现实的碰撞磨合,才有了此消彼长的共生共荣,以及在制衡妥协中坚定前行的缓慢脚步。

传统有传统的道理,现实有现实的风骨,每个缤纷的表象背后,其实都有耐人寻味的思想支撑。

十米阳台

微信号:shimiyangtai
 

电影、音乐,历史、文艺,感情、相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