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法官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首先,案件中有律师代理,会比较好沟通。举个例子,有一个案子,当事人没有请律师,但又怕自己在法庭上应付不过来,所以找了个朋友过来。还没开庭,这个朋友就坐到了被告席上。我询问他,与当事人什么关系,有无代理手续,他一脸茫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公民代理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当事人所在社区或单位推荐的人,而且在推荐中要明确推荐的理由。我告诉他这些后,他还是不懂。
第二,法官不是神仙,既无法预测未来,也没办法回到过去查明真相。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事实本该如此,为什么最后法官视而不见,作出错误判决呢?其实这个事实只是一方当事人所知道的事实,但要证明这个事实,还需要证据。比如你说这个老房子是三十年前,父母和你出资建房的,弟弟妹妹没有出钱。有可能你说的是事实。但是法庭上你弟弟妹妹信誓旦旦的说,这个房子当年他们也出钱的。那你叫法官怎么判断,三十年前的帐叫法官怎么查?房子都没了,老人也去世了,法官总不能掐指一算,就算出谁出钱吧。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律师出来提供证据了,比如当年的建房审批报告中注明,弟弟妹妹还在上学,不可能有经济收入,从而法官推断出弟弟妹妹没有出资。
打官司也不一定非要请律师,如果你自己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可以自己去做。但最好让你的律师朋友帮你把把关。所有的法律公文都有严格的格式,另外的话要参照具体的法律法规,还要提交相关的证据链,如果不懂这些,没有证据,形不成完备的证据链,如果对方请律师了,那你所面对的结果可能好不了。目前,想拿律师证,必须学习繁杂众多的法律知识,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且要经过多年的实践,熟悉各种法律。如果你不懂法律也不能找证据,那么打官司还是请律师吧。毕竟,专业的事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
|
来自: 昵称7094674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