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蕃的崛起与经略西北(二)

 君子养源 2020-08-04

本文 3730 字 图片 7 幅 阅读约需 10分钟

( 关注公众号“雪山顶的大祭司”后台回复“书单”获取一份西藏书单库 )

雪山顶的大祭司-护法-No.02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吐蕃的吸引,吐蕃建国之后,迅速向北、向东发展。7世纪70年代前后前后,吐蕃征服了驻牧于今青海、甘肃、四川西北一带的吐谷浑、党项、白兰等族,占据了今青海省境内黄河以南、青海湖以西的广大地区。与此同时,吐蕃又进军西域,联合西突厥贵族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并开始染指今南疆的鄯善。之后,唐蕃双方在河陇一线时战时和,长期对峙。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从河陇各地抽调了大批驻军东向平叛。吐蕃军队乘虚而入,到广德元年(763年)前后陆续占领了唐朝陇右诸州:到贞元七年(791年)又攻占了唐河西数州及四镇之一的于闻。从此,河陇地区及西域东南部相继为吐蕃所统治。从8世纪中叶吐蕃进据陇右算起,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事,推翻吐蕃在河陇的统治时止,吐蕃统治这一地区近百年之久。

(唐时吐蕃疆域图,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说明:唐代吐蕃疆域最盛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1版)

陇右道

陇右、河西,初唐时归陇右道管辖。到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因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从陇右道中分出黄河以西为河西道,分治后的陇右道,领秦、原、河、渭、兰、鄯、武、成、洮、岷、临、廓、叠、宕十四州。

7世纪后半叶始,吐蕃开始进攻陇右诸州。当时的形势是:经过高宗显庆三年(658年)至成亨四年(673年)的数次战争,吐蕃攻破了吐谷浑及诸羌后,占有其地,开始与唐朝陇右诸州接境。之后,吐蕃开始了对唐朝长达数年的进攻。高宗上元三年(676年)三月至八月,吐蕃进攻唐部、廓、河、芳、叠五州,高宗敕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州、凤州等州兵马抵御。第二年五月,吐蕃对唐扶州临河镇发起了进攻仪凤三年(678年),唐中书令李敬玄等在青海败于吐蕃。永淳元年(682年),吐蕃赞婆等进攻部州的河源军,河源军使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击败吐蕃军队。过了两年,吐蕃再次进攻河源军。

数年争战,唐、蕃双方士兵都感到身心疲惫,两地的百姓也为长期承担战争赋役叫苦不迭。在这一背景的推动下,吐蕃多次遣使人唐请求和亲,唐中宗在权衡利弊后,以雍王李守礼的女儿为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赤德祖赞为妻。中宗顾念公主年幼,特别赏赐公主锦缯数万匹,还有杂技乐工随从若干,并派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之后,唐中宗为了与吐蕃建立长久的和好关系,还把河西九曲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之所,割让给吐蕃。河西九曲之地,水草丰美,非常适合畜牧,并且和唐朝的辖区接近,吐蕃得到河西九曲之地,就取得了战略地位上的优势。

(金城公主像,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与唐会勘边界无果,吐蕃宰相坌达延率军十万进攻唐临洮军,后又攻兰州、渭州,唐遣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薛讷,率副将杜宾客、郭知运、王、安思顺等抵御吐蕃军队。面对吐蕃军队的进扰,唐军调整了在陇右的军事部署,在部州设置了陇右节度使,下辖河源军、积石军、临洮军、白水军、安人军、莫门军等十军,级和守捉、平夷守捉、合川守捉三个守捉。

陇右防务能力得到増强后,唐军对吐蕃进行了反击,王知运于开元五年(717年)破吐蕃于九曲。开元十五年(727年),凉州都督王君毚在青海西击破吐蕃,十六年,部州都督张志亮和吐蕃在青海西再次发生激战,最后攻破吐蕃大莫门城,焚烧囊它桥。开元十七年(729年),朔方大总管信安王李袆率军奔赴陇西,拔掉了吐蕃先前占领的石堡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吐蕃大举进攻河西,但被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击退。面对唐军的不断反击,吐蕃也不示弱,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进攻唐部州白水、安人军;两年后,集四十万军队攻唐承风堡、河源军,因唐节度使盖嘉运抵御不力,石堡城被攻破。挟胜利之威,吐蕃又奔袭廓州,攻占了唐的达化县。之后,直到“安史之乱”以前,唐、蕃双方在陇右道的交战一直呈现拉锯状态。

吐蕃完全占领陇右各州,还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事。

当时,唐朝为了对付中原方面的叛军,从河、陇抽调了大批驻军。吐蕃军队乘虚而入,755年陷唐洮州城堡,后攻占河曲要塞石堡城,至德二年(757年)陷于鄯州,上元元年(760年)陷廓州,宝应元年(762年)陷临洮,取秦州、成州、渭州。次年,入大震关,取兰州、河州、洮州等,至此,陇右之地尽数被吐蕃占领。

(敦煌遗书《吐蕃史略》,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河西道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唐朝分陇右道黄河以西为河西道,设立河西节度使,总领河西地区的防务。分治后的河西道,领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

吐蕃对河西诸州的进攻也是很早的,高宗成享三年(672年)吐蕃曾进攻凉州,仪凤二年(677年)吐蕃再次进攻凉州。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吐蕃与突厥约定一同出兵,一攻洮州,一攻凉州。洮州方面,唐将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领论钦陵、赞婆交战于素罗汗山,吐蕃获胜;而凉州方面,同样是唐军失利,凉州都督许钦明被吐蕃所杀。久视元年(700年),吐蕃对凉州发动新一轮攻势,凉州都督唐休璟从容应战,击退了吐蕃。

开元十四年(726年),吐蕃大将军悉诺罗率兵进攻大斗拔谷,后进攻甘州,焚烧甘州城里。唐军将领王君毚和秦州都督张景顺等率兵抵抗。次年,悉诺罗和烛龙莽布支率军攻陷唐瓜州城,俘获唐瓜州刺史田元献和王君毚的父亲王寿,尽取瓜州城中的粮食和军资,毁城后离去。其后吐蕃又进攻玉门军,围常乐县,县令贾师顺固守城池。开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将悉末朗又率军进攻瓜州,瓜州刺史张守珪率兵击败吐蕃军。

唐、蕃在河西地区的这种长期拉锯战,让双方都感到疲惫,于是吐蕃多次遣使请和,而玄宗谋臣皇甫惟明也“面陈通和之便”,经过一番酝酿,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蕃会盟于赤岭,并正式分界立碑。但之后不久的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月,吐蕃就发兵进攻唐河西地区,玄宗诏王忠嗣奔赴河西,配合崔希逸一起讨击吐蕃。“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驻军力量减少,不断推进,先攻占陇右各州,后进占河西诸州。大致的时间顺序是,广德二年(764年)攻占凉州,水泰二年(766年)占领甘州、肃州。再经过十年,于大历十ー年(776年)攻占瓜州,贞元二年(786年)陷沙州,贞元七年(791年)陷西州。至此,河西七州尽为吐蕃所占有。

安西大都护府

吐蕃进入西域始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当时,已经归属唐朝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弥射可汗和阿史那步真可汗相继去世,西突厥部落“十姓无主”,部落分立,吐蕃乘机进入西域。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旭海道总管苏海政受诏讨伐龟兹及疏勒,当退军到疏勒南边时,西突厥弓月部“引吐蕃之众,来拒官军”;麟德二年(665年),弓月、疏勒等又和吐蕃联兵攻打于闻,西州都督崔知、左武卫将军曹继叔率兵援救于闻。成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羁縻十八州,并率于阗取龟兹拨换城。在吐蕃军队的进攻下,唐朝被迫放弃了龟兹、疏勒、于闻、碎叶四镇,将安西都护府撤回了西州。之后,唐朝联合西域诸国进行反击,吐蕃在西域的攻势有所减弱。到仪凤二年(670年),吐蕃又联合西突厥阿史那都支进攻安西。

(唐时安西地域图,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说明:唐代吐蕃疆域最盛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1版)

武则天垂拱年间(685年 - 688年),吐蕃平定内乱后,加强了对西域的进攻。因为吐蕃的进攻,唐朝再次放弃了安西四镇。武后长寿元年(692年,唐朝趁吐蕃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之机,收复了四镇,打击了吐蕃在西域的势力。此后,唐军加强了在西域各地的戌卫,吐蕃未能再轻易地攻取四镇。延载元年(694年),吐蕃联合西突厥阿史那優子进攻唐朝在西域的驻军据点,王孝杰率领唐军进行镇守,吐蕃在战争中失利。

8世纪初,在吐蕃专权的噶氏家族被铲除后,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吐蕃力图通过战争手段迫使唐朝请和,于是派兵攻占部善。之后因为金城公主入蕃,双方暂时恢复了安定的局面,双方使臣来往不断。但好景不长,战事再起,开元三年(715年)吐蕃联合大食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拔汗那王,唐将张孝嵩发兵一万多人支援拔汗那。阿了达抵挡不住唐军的进攻,率少数残兵逃到山谷中。两年后,吐蕃和突骑施、大食又意图谋取唐四镇,围拨换城及大石城。唐安西副大都护汤嘉惠和阿史那献率葛逻禄、突骑施等,将其击败。开元十年(722年),为打通通往四镇的道路,吐蕃围攻处在战略要地上的小勃律国,北庭节度使张孝崇派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步骑四干昼夜弃驰救援,与小勃律军队左右夹攻,大破吐蕃。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和突骑施合兵围攻唐安西,被安西都护赵颐贞击退。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抽调河、陇及西域的驻军东向赴援,吐蕃乘机攻占了唐河、陇诸州。这期间,吐蕃还不断攻扰于闻等地,最终在攻占了北庭、西州(790年-791年)后,攻占了于阗。于阗以西的小勃律等国,也为吐蕃所征服。至此,吐蕃占领了从部善到于阗以至小勃律等地,也就是今天新疆南部到克什米尔一线。



-End-
 

创作团队
撰稿/设计:郑勇平
审稿:大祭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