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水会盟——长安被攻占后,唐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

 金色年华554 2017-05-22

【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硕士】

文:李彦 编辑:刘金金

欢迎转载分享 盗文抄袭必究!

清水会盟——长安被攻占后,唐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

唐德宗李适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于范阳,曾经雄极一时的唐朝随之国势大跌。这场持续近八年的空前叛乱迫使唐朝由盛转衰,却为吐蕃向东进攻唐朝提供了大好时机。

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唐都长安甚至于763年一度被蕃军占据,唐廷在京西地区一直遭受吐蕃的攻袭,为此布下重兵以备蕃患。大历十四年(779年)登基的唐德宗为改变这种不利形势,于建中二年(781年)遣使赴吐蕃求和,然而这种居于不利局势下的求和,得来的必然是屈辱的条件。

一、 会盟前形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吐蕃不堪正处国力鼎盛的唐朝的轮番进攻,遂以金城公主之名遣使赴唐求和,以舅甥之名成为唐朝藩属,此为笔者前文所写“赤岭划界”。

然而此次会盟后不足四年,吐蕃对西域号称“唐西门”的小勃律用兵,唐玄宗盛怒之下下令发动大规模反攻,两国战端再起。

清水会盟——长安被攻占后,唐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

唐玄宗:唐盛之于其,败也由其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三月,唐军在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的率领下,深入青海大破蕃军。第二年三月,鄯州都督杜希望攻克吐蕃新城。七月,双方再次大战于盐泉城,吐蕃再尝败绩。二十年,陇右节度使萧炅击破主动进攻的蕃军。

而后随着金城公主于开元二十九年去世,唐蕃之间战事全面展开,唐廷设下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剑南五个节度使,布下重兵与吐蕃争夺西域、河陇、南诏等地。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迅速调集河陇、朔方等地精锐回朝平叛,“朔方、河西、陇右兵留守城堡外,皆赴行营,令节度使自将之。”此举造成唐廷京西军力空虚,为正解决完内部动荡的吐蕃提供了绝佳的反攻机会。

此前被唐朝压制已久的吐蕃在短短数年时间内,从西域、剑南、河陇三处全线出击,一举攻占兰、廓、河、鄯、岷、秦、洮州等处。甚至于广德元年(763年)一举攻克唐都长安十五天,而河陇之地自此以后被吐蕃占据长达百年之久。

清水会盟——长安被攻占后,唐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

安史之乱以及藩镇割据形势

二、会盟过程


与吐蕃攻防之势发生改变的唐朝从此面临着内忧藩镇割据、外有强敌侵边的被动局面,史书曾载“军士膏于原野,民力殚于转输,室家相吊,人不聊生”。初登皇位的唐德宗面对着这般惨淡光景,决议先和吐蕃,再图内政。

大历十四年(779年)八月,唐德宗收揽在唐的吐蕃战俘五百余人,命太常少卿韦伦率领战俘出使逻些(今拉萨)。建中元年(780年)五月,韦伦再次率领剑南之处所俘获的战俘前往吐蕃。在唐廷一系列的示好举措之下,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高兴之余还说出“三大恨”的自责之语,两国会盟便从这些战俘身上看到了曙光。

清水会盟——长安被攻占后,唐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

唐朝陌刀武士图

然而外交术语上的客套并不意味着吐蕃在实际利益分割之上会有丝毫的退让。

建中二年三月,唐廷正式遣使赴蕃协商会盟之事。赞普看完唐廷敕书后,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为改敕书中臣属之词,表明双方均是同等地位下的和议,这点将长期作为宗主国的唐朝拉回与吐蕃相同的地位;其二为唐蕃以贺兰山为界,此举便是迫使唐廷正式承认吐蕃对河西、西域等处的占领事实;其三为依照前例原则进行会盟。

得到使臣反馈的唐德宗,为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竟全盘接受吐蕃要求,以求迅速达成会盟之事,然而如此仓促的应允却为后来唐蕃再次决裂埋下伏笔。

建中四年正月,唐蕃于清水正式会盟。“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布;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此后杀羊犬各一,饮血誓盟。

三、会盟影响

庄严的会盟并未能给两国带来真正的和平,要知会盟不过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一种维持现状的手段。唐廷此举为求边境稳固,以调集军力、物力集中平定藩镇割据,而吐蕃却是试图遣兵攻占南诏、西域以及巩固河西的统治。

双方会盟不足一年,唐朝便爆发了泾原兵变,唐德宗势穷之下借兵于吐蕃,而吐蕃却越过界限攻下盐州、夏州,仪式庄重的清水会盟再次成为了一种象征。这次借兵也为影响唐朝、吐蕃两国战略态势的平凉劫盟埋下伏笔。

请看下文,平凉结盟!

参考文献:

[1]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

[2]孙静.唐朝解决唐蕃边界争端的方法研究[D].

[3]裴婷婷.吐蕃、唐朝和战交往及对唐朝的影响[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