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

 悦读读书 2020-08-04


《活着》,余华著,作家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2015年6月第11次印刷。

一本书写了福贵的50年,赌博输了房子和地,父亲气死了,母亲病死了,自己被抓夫,差点被打死。

中间也有转好,因祸得福没有被当成地主杀掉,战场时没被打死,大跃进时没有饿死,文革时没有被逼死,有庆喂的羊很肥,凤霞有了爱她的二喜。但终究生活由好而衰,然后再衰,更衰,衰到无路可去。

儿子有庆被献血死了,女儿凤霞难产死了,一辈子相扶相持的家珍死了,女婿二喜工伤死了,最后连外孙苦根都死了。这些苦难一个接着一个,只剩下福贵和他的老牛。

说到苦难,很多人都会讲起很多,而且也很容易归结到政治、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甚至是性格上去。然后叹口气,“这都是命啊!”既然是命,也就无力抵抗,于是厌看了这一切,有自杀的,有沉沦的。

余华在整个小说里,并没有在政治运动上着墨过多,也没有关注苦难的细节,就这么平铺直叙的用第一人称把福贵的生活说完了。只是就这么简单的语言也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

看到有庆死了的时候,就看不下去,需要干点别的,转移注意力。再看到凤霞也死了,母亲不哭不喊。更是心里闷得难受。在读书群里说起此事,雉雉说,当时她看到这段都哭了。

文字的力量不是来自渲染,也不需要对外在的细节过多描画,就这么说出来,它们自己的力量就足以打动人心了。

老牛宰杀前,满眼是泪,被打算去实现外孙遗愿的福贵买走。耕田时,老牛深感疲惫,低头伫立在那里。福贵开导着老牛: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疲倦的老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后,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

如同作者在自序里写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在福贵看来,自己活得艰难,可是生活还是幸福的,有不离不弃相扶相持的妻子,有听话孝顺的儿女,有善良能干的女婿,队长会来帮忙,老丈人帮他们度过难关。在那间茅草屋里,有甜香的米粥,四个人一起吃着世界上最美味的饭食。

既然已经如此了,还能怎样?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并没有苟且,也没有抱怨。牵着老牛,老人一边耕田,一边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回荡在田野间。

我听到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先是口依呀啦呀唱出长长的引子,接着出现两句歌词——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多么精彩,多么坚实的人生。

作者简介:跑跑单车。喜欢读书,热爱跑步,希望和更多人共同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