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枪炮病菌与钢铁》共读第六天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读书会正在开展#和我共读一本书#活动,本月共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和《瓦尔登湖》。我们逐日将两个群内打卡集锦刊发出来,作为记录,也方便其他书友欣赏。

第 六 天

导读

第六天。

我们今天开读第七章,怎样识别杏仁。

各种经济作物是因为什么被人们选择进行人工养殖,橡树为什么一直没有被驯化。

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机制不同,人类介入以后,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了基因突变的植物进行种植,选择就是所谓的“驯化”。

黄梅戏里唱,你耕田来我织布,这个布应该是麻布,乐羊子妻子要剪的布是丝绸,而棉花传入中国要到明朝了。

初级问题是,野外有可能采集到不苦的杏仁吗?

进阶问题是,植物的变异对于人类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 

李颜竹

所有的生物都在不停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留下利于种群的,淘汰掉不那么优秀的,而现在又多了一个人类选择……真正充当了god的角色。

变异对人,当然是利的。现在人用各种方法让各种常见作物产生变异(嫌自然变异速度太慢,人工催化一下)。以便从中选择更适合人类的性状,淘汰那些没用的。

姜素素

这一章真精彩啊,而且颇能引人联想。

表面上是植物被驯化,焉知不是植物吸引动物传播它的种子的办法呢?在野生状态下是优势的遗传基因,到了驯化时却成了劣势,从此绝种了。那些基因突变,不符合传统样子的残次品,因为符合人类的驯化需求而打败了传统优势分子。这其中的优劣大反转真是奥妙无穷啊!

人和人生,以及各种事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古代人无意识地带回种子播种,怎么能想到如此剧烈地改变了世界呢?真神奇。

高耿明

能被驯化的植物都是可被驯化的,不能被驯化的植物各有各的不合时宜。

人类在选择中也开始有意识而非无意识的选择更符合生产需求的植物,突出放大了一些对人类无意识的植物变异。苦杏仁不再苦了。玉米也越来越大。单位时间和地点产出越来越高。

与其说是驯化,不如说人类促进了一些对人类有益突变的保留和植物的繁殖。这点看,其实也是人和植物的双赢。所以人类历史的发展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充满不确定性的历史巧合。变量因素太多,种种历史因素构成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轨迹。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发展和进步。 

共享花开花落

 野生植物由于农民的有意无意的选择而变成了作物。通过基因重组或者基因突变,使得品种增加,人们可从中选择优质品种继续培育下代,再选择优质品种再培育下代,以此优胜劣汰,从而达到利于人类消费的遗传变化。 

小妖

 如果把野生植物的驯化过程写成儿童读物,会不会很有意思哇!适应野外生存与符合驯养条件,都是适者生存,然而这两者的选择标准并非完全一致,有时竟然截然相反。诸多突变中某一个偶然入了人类的眼,于是这个突变得到了一代一代的强化,在基因中占据主要影响。

人类在进化中,应该也有可能为了适应生存而产生突变。现代人的一些不好的表现形式(臭毛病),有木有可能是基因突变后一代人一代人继承加强造成的啊……(某些社会问题,不是人性造成,而是基因作用?) 

聿叁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人类、动物、作物,仿似是神与自然生物玩的一场游戏。当人类还是非洲南方古猿的时候,(在已知范围内)大陆大概只是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区分吧,后来人类学会了使用火以及制造工具,于是有了狩猎与群居,为了生存与生存的价值,动植物开始了本能的适应与基因进化。

植物为了繁衍进化成为动物或人类更容易接受的样子,他们相互作用,开始了彼此的守恒。

人类基础需求逐步满足后,开始了对动植物进行筛选与探索(比如在小麦玉米后出现了苹果、梨、李和樱桃)最初是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呢又或者是动物与植物的本能为了传播繁衍。在这场短暂的游戏中,人类暂且尝试驾驭着其他的动物与植物,并在此时间中努力探索着自然界,并尽力延展生命的长河。 

图文编辑: 跑跑单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