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从无正义——《人类简史》共读8 | 悦读读书会出品

 悦读读书 2020-08-04

本月起,读书会共读《人类简史》,领读者为——娜娜书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精选共度群内的打卡内容,以飨读者。

@娜娜 领读

第八章 

人们有了组织,便可以通过合作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只是这些组织形式中,总是要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人种、种姓、性别,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字眼,在人类过去的历史中,将原本相近的我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群类。

有了区别,歧视也就随之而来。最初的划分或许出于偶然,而后的发展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恶性循环的样子。那些相对出于劣势的人群,就真的那么不堪吗?男性,又因何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主要地位呢?

问题

1、当下社会,比起我们的祖先,是否更加平等了?

2、父权社会是否和种族和阶级一样,也是开始出于偶然,后来在一代代的循环中自我强化呢?

@Liang

复杂的人类社会靠想象构建出来种种不同的阶级制度和歧视。

阶级的功能在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同时,不同阶级的人游戏规则不同。

在阶级秩序的恶性循环中,我不能歧视某些民族宗教的落后,因为这也是历史上的偶发意外,使得部分群体获得既得利益之后,不愿也不能走下统治者的宝座,而使世世代代将此思想加以延续巩固。

统治者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往往代表的是他们这一阶层的所有人,他无法尽一人之力推翻这一套游戏规则。除非是两套不同规则斗争之下,他们的败落,推翻了这一套秩序。

但从历史角度,这样的一次推翻虽说是必然的,却也是暂时的,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作为一个有子宫又能参加哲学讨论的人而言,生在这个时代,幸福呀。很喜欢书里提到的黄金法则: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颖香

正义原来一直没有存在过,论其本身不过也是想象的产物。实际存在的阶级差别,种族歧视,这一切想象构建的秩序却时时刻刻制约着我们。

作者用大量篇幅讲述了父权制,男性在演化过程中比女人更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所以垄断战争取得了统治地位。作者最后也没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单就中国而言男尊女卑的现象也不过近几十年来得以改善,到现在不依然还有人提倡女德么。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很庆幸从小这个理念就扎根于心,虽无意要去争取些什么,只希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的自尊自强。

@慧慧

建立秩序就一定要设立阶级吗?

阶级给人类带来的了进步吗,还是只是上等人的骄傲自满、下等人的屈辱。如果说阶级可以被打破,至少让阶级下层的人类有一些前进的动力,而事实是无论是印度种姓制度、土耳其的宗教还是美国的种族制度,在发展初期的时候,这种阶级很难被打破,甚至于现在的印度,种姓制度对于人们的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也许农业发展、文字起源是人类走向文明路上的必然,那阶级划分又有着怎样的偶然性呢?为什么会产生阶级,源于人类的贪婪吗?

历史从无正义,在多数的社会男性占据上风,即使是部分女性统治的朝代,男性也占据统治阶层的大多数。肌肉理论、流氓理论和父权基因理论似乎都站不住脚,男性和女性明明都各有千秋、也都有着自己的短板,但是可能也是社会分工的原因导致了历史上的大多数,女性对不能自理的下一代负责,而男性通过狩猎劳动养活家庭。

今天社会的分工变得更为精确,然而女性可以发出更多的声音的原因可能也正是因为社会分工变得仔细,有了更多女性可以发挥天生性别优势的工作或是职能,而从此走上历史的舞台。

问题一,现代社会更平等,至少相对于奴隶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公务员考试或者等等相对来讲给平民提供了更多咸鱼翻身的机会,尽管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至少是登不上台面的,未来也许真的会整治的越来越好。

问题二,父权社会的产生可能真的出于偶然,在起初尤其是狩猎时期,男性的确在体力层面占据优势,可能这也为他们以后不断发展中的“女主内,男主外”的模式打下基础,在一代代循环中形成了一种家庭模式或是思维定式,让男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优势,但随着不同声音的发出,也是同问题一,我们逐渐趋向于平等,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与人类发展过程相较而言是多么短暂,所以真正的平等可能是最终的必然。

@七月

 问题一,当下社会,比起我们的祖先,是否更加平等了?

从智人祖先,六万年前出走非洲,不断向其他大陆迁徙,期间偶然事件所指引的方向,定居环境的选择差异,最终决定了人类不同种族发展的进程各不相同。

宏观方向看,不同大陆人类个体间微弱的生物基因变化,放诸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之中,对其社会演化结果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环境最终成为决定演化结果的终极原因。

这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个体放诸宏观,整体分析的思考方式。

或可据此推演,在狩猎采集初期的小族群中,个体为集团贡献的价值评判,也是源自一次次偶然差异的累加。进而逐渐形成个体分工及在集团内陆位的早期分化(能力更强的负责更多艰巨的任务),这或许就是阶层生成的雏形。

在社会向更复杂结构不断演化的过程中,这一分化的雏形也随之走向明朗。

应该说自然选择的力量,无处不在,历史偶然事件的影响进而导致个体能力,演化方向的差距,也为精英阶层以虚构故事为依托,逐渐建立的阶层制度提供了基础。

农业革命之后,阶级制度逐渐深化,不同阶层的人群,从降生初始所拥有的资源,背景,环境的优劣,受教育等各种机会获取的难易程度都相差甚远。人类公平前提下,自由发展的缺失,也进一步加固着不同阶层的分化壁垒。

可以说人生而不平等的事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并未消减,反而历久弥坚,越发根深蒂固。

认识这一点确实令人沮丧,但反观自然界物种的进化,即便在未有人为干预的自由环境中,也未曾有过完全平等之说。偶然决定必然,生物链层级的形成,赫然昭示着自然选择的不公,或许也正藉此才能形成自然界不同物种的演化差异,与互为制衡的整体。

问题二,父权社会是否和种族和阶级一样,也是开始出于偶然,后来在一代代的循环中自我强化呢?

认为是部分偶然,部分必然的共同作用结果。

首先生物基因的差异,决定了在社会结构或家庭组成中,男女具体承担的责任不同。男性更趋于外,女性更趋向内部和家庭。社会分工的差异,假设辅以权利与义务匹配的完全对等,也是一种符合自然的现象。

而人类的价值或许从来都是以反自然的表现而存在,所以无数自然现象,被挑衅,被改编,人为化的赋予其虚构的假说象征,最终演变成很不自然的特权制度。

其实所谓父权与女权之说都是这种反自然的畸形表现。

人类的贪欲与虚构故事的天赋从来不曾满足于真正自然的界线,其突出表现就是各种搞事。

从这一点反观作者对于狩猎采集时代的极力推崇,倒是有了更多理解和认同。想来作为第一要义存在的生存基础,未被安稳保障之前,人类也绝难分出其他精力生事,剩余资源的匮乏也不具备贪念滋生的土壤,普天之下,共同的生权重压之下,其乐融融,一派平等和谐的朴素景象。

@跑跑单车

本章内容多出乎意料,一些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能都是文化的一种认知,例如同性恋和男权社会。

天然带来允许,文化又把它关上。

这种歧视包括了种族,民族,估计还会有星座或者血型。不能排除文化倾向带来的恶性验证,让现实人群自己重复了那些印迹。

对于我自己来说,也要检讨下对某类人群的厌恶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附各日打卡记录:

1、《人类简史》共读第1天

2、讲八卦对人类文明发展很重要——共读2

3、亚当和夏娃不上班在干嘛?——共读3

4、人类洪水淹没了谁?——共读4

5、农业种植可能是场骗局——共读5

6、人人生而平等?——共读6 

7、绳子不够长,所以有了文字?——共读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