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我曾与男友胖土豆儿探讨是否生个小土豆儿的问题数个回合。我们曾经发生过的对话节选如下。
我(一脸正义):“咱不生孩子可是为地球着想,人类都已经数量爆炸了,难道不应该控制一下,给猫猫狗狗还有花花草草多点生存空间?”
胖土豆儿(不以为意):“你这么好的基因不就浪费了?”
我(大义凛然):“我这种平凡的基因地球上多得数不过来。”
胖土豆儿(义愤填膺):“我不生孩子是地球的巨大损失!”
我们这对天马行空的射手座情侣,连讨论“是否生孩子”这种问题都思维清奇。你一定觉得,不生孩子不是怕身材变形,不是怕事业受阻,而是为了地球福利的我,是个奇女子吧?没错,在思维方式上,我承认自己很多时候是朵如假包换的奇葩。

不过,这个月读了《人类简史》,我才顿悟,原来我们这个讨论角度,叫做人类学。
正如我们一样,即使没读过《人类简史》,也没听过人类学,但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朴素的本能的抑或是后天习得的人类学思想。
比如,人类从哪里来?是如达尔文的演化论所讲还是女娲补天甩出的泥点子正确?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是什么地位?是万物灵长地球霸主还是苍天之下万物平等?随着人类发展,人们是过的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不幸?是守着一亩三分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的农民更开心还是身居水泥森林拿着智能手机的我们更幸运?
关于这些问题,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种,甚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而我的人类学思想,简直影响到了我的爱情之路。虽然我承认,我的男友胖土豆儿有着很好的人类基因,他高大英俊活泼幽默还具备很多难能可贵的美德,他说“自己没有后代就是地球损失”也并不为过。
身为他未婚妻的我却始终认为,人类身上背负着让这个地球变得如此糟糕的原罪。这个原罪不是人类祖先亚当与夏娃带来的,而是世世代代的人类集体所为。空气乌烟瘴气、垃圾触目惊心、资源日益枯竭、气候日渐恶劣、无数物种遭遇了灭顶之灾。曾经在上海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我望着那些关于灭绝动物的陈列,是多么伤心、无奈,还有作为一个人的深深愧疚。
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我能做的太微不足道,那么,就让我少生一个人类的后代吧。
而三代单传的胖土豆儿,满脑子都装着要传宗接代的思想啊。
胖土豆儿坚持不辱使命,而我也只能选择妥协,毕竟生一个小土豆儿,跟离开自己心爱的男人比,代价还是小得多。唉,女人在信念和爱情面前,还是会选择为爱情牺牲。

阳春三月,我跟胖土豆儿欢天喜地地结婚了。我们居然争气的很,怀上了蜜月宝宝。我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甜蜜,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孕期反应里,吐得头脑昏沉时,突然看到六月份读书会要共读对我来讲早就如雷贯耳的《人类简史》,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心想,看书转移一下注意力也许会减轻孕吐呢。一本人类发展史的书当胎教教材也再好不过了。
于是开启了我与《人类简史》相伴的二十天旅程。读完高毅教授的前言,我就有种预感,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会与我脑中的人类学十分投契,一定会为我的“需要控制人类数量”理论找到更为科学的依据。
果不其然,这本书满篇都可以成为“不要二胎”的重要论据。我一边读书,一边为自己在下次跟老公胖土豆儿的探讨中能占据理论高地而得意。作者提供了两条思路,简直可以成为我的辩论利剑。一是“智人发展几乎给地球其他物种带来了灭顶之灾”;二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跟其他史学著作不同的是,在作者的眼里,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笼罩了“倒退”与“灾难”的影子。在讲完人类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后,在地球发生根本性变革后,作者会发出疑问:这种变革给地球和其他物种带来了什么影响?作为人类个体是受益还是受损?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摒弃了一贯的“人类中心主义”,他从不为强者代言,也从不倒向人类的立场,他的眼里,苍天之下,万物平等。他的笔下,充满对弱者的关怀,随处可见对苍生命运的悲悯。也许作为一门科学,拥有客观的态度不可或缺,但在作者这里,科学有了温度,给了星球上的所有生命和物种平等的温暖。有温度的科学,难道不是科学该有的模样吗?

我们人类只是普普通通的两足哺乳动物,何必睥睨天下,视其他物种的生死安危于不顾呢?那亲爱的胖土豆儿,那我们也是不是应该少生一个孩子,多参加一些保护环境的公益事业呢?
我已经决定了,如果胖土豆儿不满足于只有一个小土豆儿的话,我就把自己做满笔记的《人类简史》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