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世上多几个杞人丨《万物简史》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文 / 东篱

《列子·天瑞》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这个故事大概是说,在杞国(今天的河南杞县)这个地方,有个哥们整天担心天崩地裂,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担心到茶不思饭不想觉不睡的地步。
他的一个好朋友(不是好兄弟,管他忧不忧呢!)看在眼里有些着急了,就去开导他。告诉他说:“天啊,只不过是气体积聚起来的,你每天的活动都在这气体里面啦,有啥好担心的呢?”
杞人还是不放心,说“那……如果天上的日月星辰掉下来砸到我们咋办呢?”
朋友再次告诉他:“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而成的,砸到你就跟个气球砸到你一样一样的!”
杞人还有疑虑:“那如果大地沦陷了呢?”
朋友非常耐心:“这就更不用担心啦!这些土块从最底部就一层一层坚实地垒起来的,不可能陷落的。”
这个“杞人忧天”的故事咱们几乎打小都听说过,这个过分担心的杞人几千年来也一直成为我们嘲笑的对象。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除了《列子》,还有《淮南子》《山海经》《史记》等好多典籍都收录其中。
这仅仅只是一个笑话吗?一知半解地读完《万物简史》后,我非常怀疑。
因为这位忧天的哥们儿,不仅忧得到位,还忧得很有水平啊!
比尔·布莱森这本书号称“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读物。
正如“关于本书”里面介绍的一样,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
随着人类一次次走向太空的新闻不断充斥眼前,我常常以为,在我们人类伟大的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对咱们这个宇宙,即使不是全部也七七八八了解得差不多了,谁知道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种想法才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居然都是如此有限!
往外面说,别说宇宙,我们连太阳系的家底都还摸不清楚!甚至我们都无法确认在外层空间中是不是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而往脚下看,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它的最深处究竟是什么,如今依然只是科学家们的猜想而已,根本还没办法证实——至少,绝对不是杞人的好朋友所形容的那样,完全是土块。
再往我们自己身上看看,作为这颗星球上目前的统治者,我们人类的出现、进化依然谜团重重,生命本身的出现,充满了很多神奇的秘密。
作者不无悲哀地告诉我们——别以为我们就是生命发展的终点,别以为我们已经至高无上,我们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说不准哪天,就突然被取代了。
而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危机重重。
杞人曾经担忧“日月星辰”砸向我们,这样的担忧居然有很大的可能性,并且已经上演过!
作者在书中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地球的轨道是一条马路的话,上面虽然只有我们这一辆车在行驶,我们根本无法预测的是——会有很多不知道从哪来的“行人”突然就横穿马路。而这样的撞击,如果威力足够大的话,足以导致物种的毁灭。
并且,我们乘坐的这辆车本身,就充满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危险——这些危险,远比高速路上突然爆胎可怕多了。
令人惊叹的是,就在这样危险的境地中,生命,依然时刻诞生着、延续着,这又实在是一件神奇而美妙的事。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居然准确地找到了地球上这么微小的一点点空间,这本身已经是个奇迹。
更有趣的是,“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家”,构成我们伟大的人类的物质和其他生命相比没什么特殊的,“几万亿个游离的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以复杂又奇特的方式创造了你”——这些数不清的“零件”中,你很难说其中某一个曾经是不是在一只猫一条狗一棵白菜或者张飞岳飞身上用过。
但我们很少去思索过自己存在的美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成为了其他生命的噩梦。
“没有人十分清楚人类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大,但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在过去的5万年左右时间里,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那里的动物就容易灭绝,而且往往数量大得惊人”。
如果我们是以这样一种姿态去生存的话,那还真不如那位忧天的杞人——至少,他有畏惧。而有畏惧的人,多半更懂得生存的不易,推己及人,也应该会善待其他的生命。
在那个故事里,这名杞人恍然大悟,疑虑顿消。
我突然想,当时的他,是不是突然发现——夏虫不足语冰?!这种超前数千年的忧患,不足与外人道也!
若真如此,愿这世上,多几个杞人!
2017.5.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