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限”与“未完成”《美的沉思》共读15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17年的寒月里,我们大家一起共读勋爷的《美的沉思》,透过勋爷的眼睛去启发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领读者:Lucia媛

 时间:2017年11月6日开始

领读者说

第十五章

中国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二) ──“无限”与“未完成”

其实就勋爷个人来说。我一直感觉他是那种喜欢老庄要远多过孔孟的人。果然在这章中开篇叙孔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老庄的哲学观点。但不得不说,可能任何一个艺术家或者“性情中人”可能都会像勋爷这样去推崇老庄。

之所以着重去讨论庄子的时空观,是因为其无限性和我们提到的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无限空间是有联系的。老庄哲学对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绘画艺术放弃了假的三维空间的再现。转而进行精神空间的捕捉。勋爷把长卷中的散点透视的规律和中国的章回体小说,以及戏剧的结构结合起来探讨。绘画和文学都是形而上的精神现象,是具有审美性质的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除了勋爷的引导介绍之外,大家也不妨多发表些自己的看法或者联想,咱们一起讨论。例如,看了这一章,我会去想这个问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出现在明代。而在山水画大肆兴起的宋代,其文学代表为宋词。

词也是中国文人特殊形式的“歌”。以诗文书画全才苏轼为例,临江仙里的一句“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词中饱含的空幻与自由,其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与山水画的很多特征也是不谋而合的。

打卡集锦

安然

孔子的哲学里以活着的人,做主要的重心,对天道较少讨论,到了战国在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中,得到了弥补。

长卷绘画至北宋,从人物的内容转至山水,那山水的理想,那山水的空间,那卷轴的卷收与展放,便恰恰是老子的,"远","逝","返",在中国视觉艺术上具体的时间。

庄子引领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生命短促的"朝菌"朝生暮死与"蟪蛄"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它的生命只存在一个季节。庄子每一次让我们经历着生命从短促到漫长,从小到大迅速的变化,无非是要我们对日常经验的时间和空间做一番脱胎换骨的猛醒吧!

在庄子的时空透视中,隐藏着那不可言说的生命劫毁的悲哀,而庄子努力抑止着这伤痛,却指给我们可以一笑的豁达,那时空的逍遥,自然是一个心的假象。

长卷的收卷和展放,那真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体悟,那可以独立出来的每一个小小的片断,即使秋毫之末,也有它自足圆满的可能。每一个朝菌或寒蝉注定是卷收与展放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一环,而生命是指向无限的。

时间无限,一切未完,中国的长卷,章回小说,组重性建筑,戏剧,最后都在指向一个"未完",希望既使个人生命有限,但文明还可以延续。

amanda

正如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在这个浩渺的宇宙中,与圆满相比,无限与未完成才是常态。这就是本章勋爷通过老庄经典想传达的艺术境界吧。

对于朝生暮死的虫,一天就是一辈子,而对于传说中的上古之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如《三体》中的那几个著名实验,对于我们只是玩物的靶子或者白纸,对于微生物来说就是它终其一生所生活的整个世界。

而掌握了超光速技术的外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话,视我们也会如纸上的蚂蚁一般吧。放眼到整个宇宙的时空中,无论时间短长,终有结束,无论空间大小,终有尽头,结局没什么区别。

这种智慧直接反映在了文学、戏剧等诸多艺术领域中。章回小说中的一章一回都可以独立来欣赏,放回全篇,竟还有相连的前后情节,再看全篇首尾,更是余音绕梁,无始无终。戏剧艺术亦是如此。

更为难得的是,中国的古人,在看透无尽时空的真相,认清一切存在的都将逝去之后,竟然没有沉浸于悲凉,而透出一种乐观、豁达、通透的大智慧来。

正如勋爷所说,人生不离缺憾二字,不如豁达地将缺憾之身还诸天地,更会有无数生命相连,与无尽的时空漫漫同流。又何必急于一时,争于一池。

每个存在都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一环,去指向生命的无限。既然无尽无边,又何必去求得尽与边,不如“留的无边在,低回之,玩味之”。再加一句“神往之”更有趣吧。

紫星

本章开篇勋爷阐述了很多关于哲学的理论,孔子的哲学是着眼于人;儒家的思想一般侧重于伦理学的架构,他们都没有对时间和空间做过多的关注。而到了战国,老子和庄子开始放眼宇宙了。

在他们的论述中讨论的是宇宙中不可见的一种动力,绵绵不断,是一切可见的实体万物真正的创造者与推动者。庄子的《庄子·逍遥游》中用“朝菌”“蟪蛄”以及““冥灵”“大椿”来引领世人去思考生命的长与短相对于无垠无涯的宇宙,又算什么呢?

文中又提到了与长卷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的是那些章回小说、组群性的建筑、折子戏等等有中国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他们都在显示着庄子指引出的时空无限成为中国艺术追求的永恒远景。

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小说,它们从宋元说书一类话本整理而来,它们的“章”“回”有十分独立欣赏的可能性,都是由可以不相干的、独立的短、中篇结构成的长篇。

还有就是我们的戏剧艺术,在时间上,更明显地以无数独立的单元(“折”或“出”)来做结构的主体,比如我们看戏一般都会看其中的一个段落,而为人们所熟知的也是这些“折子戏”。

比如《苏三起解》、《三堂会审》都是《玉堂春》的一部分,而《祭塔》《水漫金山》又是《白蛇传》的一部分。

这些都是可以独立成章的,既可以单独提出来作为一条线索,又可以放到整个故事中成为主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水浒传》《红楼梦》里也有体现。

不禁联想到现在很多一边拍一边同步播放,然后根据观众反馈再一边修改播出的韩剧,以及那些开放式结尾的电视剧什么的,是不是也是受到我们古人那种章回体小说的影响呢?仿佛和时间一同发展,永远不固定,可以慢慢无尽地演义下去……

嘻嘻

这一章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时空观的兴趣。

时空观一般研究时空观念的意义,探讨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也会探讨时间的循环性和空间的方位结构。 西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形成了系统的专门著作。中国古代时空观受到中国文化影响,讲时空与道以及其他事物的独特关系。

庄子的时空观存在矛盾性。一方面他赋予时空以鲜明的主观性,朝菌、蟪蛄、冥灵、大椿,不同个体所能认识到的时空意义不同。另一方面天外有天,时空本身的客观物质性必然超出主观的狭隘认识。

庄周的时空透视中隐藏着生命劫毁的悲哀,但他努力引领人们超越,进入生命绝对自由的境地,他称之为“逍遥”。

勋爷用庄周的哲学解释长卷、章回小说、戏剧,时空无限成为中国艺术追求的永恒远景,在抽象的笔墨互动、虚实错落中进行时间与空间的精神捕捉。

  1. 美的沉思  共读01

  2. 美的沉思  共读02

  3. 美的沉思  共读03

  4. 美的沉思  共读04

  5. 美的沉思  共读05

  6. 美的沉思  共读06

  7. 美的沉思  共读07

  8. 美的沉思  共读08

  9. 美的沉思  共读09

  10. 美的沉思  共读10

  11. 美的沉思  共读11

  12. 美的沉思  共读12

  13. 美的沉思  共读13

  14. 美的沉思  共读14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