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描写了从20世纪初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里出生的女孩弗兰西的成长过程,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豆瓣上有很多关于此书内容的介绍,我不再一一重复。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都是娓娓道来,诺兰家族的男人们,罗姆利家族的女人们,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生动鲜明。 小女孩弗兰西的心路成长过程,很容易就在我这里找到共鸣。弗兰西的母亲凯蒂在艰难的生活中学习成长的蜕变过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书中许多生活细节、人物心理,特别是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弗兰西的家人表现出来的韧性、尊严和乐观和爱,让人感觉非常温暖。 如果只是单纯把此书看做励志书显然是太武断了,我觉得这更应该是一本关于如何成长,关于爱的力量的书。 弗兰西的成长过程最缺的就是物质,可是即使是加了苦菊的咖啡就着霉面包,他们照样吃得有滋有味,那块粉色大花朵的地毯,会让我忘记了他们居住的是简陋的破旧公寓,我总觉得那房间里都充满了阳光,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阅读对于生命的意义。凯蒂从小就培养她的孩子们阅读《圣经》和莎士比亚,弗兰西一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最后她也终于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手,阅读是最好的心灵安慰剂。这些其实与物质上的富有和贫穷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超越物质本身的是精神的力量,这些本来就是人生的必须,在艰难的环境中,它的魔力被进一步放大了。 书中描写了多个罗姆利家族的女人,这些女人个个坚韧,其中最传奇的伟大女性,就是玛丽·罗姆利,弗兰西的外婆。凯蒂和弗兰西的成长离不开她的许多教诲。 作为第一代移民,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善于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对凯蒂来说,就是艰难时世里指路的明灯。在凯蒂生完弗兰西后跟玛丽的一次对话中,有很多精彩之处。 关于新移民的艰苦,玛丽教导凯蒂“老国家没有的,这里有。别看这里苦,什么都不熟悉,可是这里有希望。·····在老国家,人属于过去,这里的人属于未来。在这片土地上,人要是有颗好心,肯老老实实做事,不走邪路,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是玛丽要求凯蒂必须让两个孩子读书接受教育,她说改变命运的秘诀就是读书写字,读圣经和莎士比亚也是她的主意,莎士比亚里写着人间所有的智慧、美和人间百态。“你每天必须给孩子读一页,哪怕你自己也看不明白书上的话,或者发音发错。你必须坚持这么做,你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见识过世面,知道世界并不是布鲁克林的出租屋这么大。” “你得把我讲过的民间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要相信上帝,和他的儿子耶稣·····孩子六岁之前必须相信圣诞老人。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她先得相信这些不属于人世的东西,这样一来,等世道艰难了,孩子就可以回去,住到想象里头,有了这些想象,以后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 “教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苦难也是好事。苦难磨练人,让人性格饱满起来。要她经历失望,等她长成了女人,如果有人对她不好,让她失望,她都经历过失望了,这样就不会经不起事儿了”。 还有用储蓄罐存钱,也是玛丽教给凯蒂的生存方式。艰难的生活中挤出来的一点小积蓄,在许多关键时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了不起的罗姆利外婆,是本书的灵魂人物。 书中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是弗兰西的父亲约翰尼和弗兰西的姨妈茜茜。他们的人生故事也是伴随着凯蒂成长的经历,是艰苦的岁月里,照进凯蒂人生的和暖阳光。 曹文轩教授的序言里说这本书是一本老式小说,是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一首歌,一幅画,得准备好了安静的心情去读,就是没有也没关系,只要读进去了,情绪里躁动的浮尘也都会慢慢落定。 作者简介 竞奚,70后,一个稍通文艺的中年妇女,心中常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安于开门七件事的琐碎生活。 编辑:草木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