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渡北归》共读集锦06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八月

共读

《南渡北归》

作者: 岳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领读者:云淡风轻

领读者说

第五章弦诵在山城

为了保留中国文化的火种,在长沙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们于1938年1月中旬开始向昆明等大后方转移。

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的师生们,分水路、陆路和徒步三批出发,特别是由300余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每天步行五六十里,可谓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沿途宣传抗日救国和进行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或许是中国知识份大规模接触社会的起源。

历经68天,终于到达昆明。率兵护送师生的国军中将黄师岳面对联大赠送的金表和500元路费,表示“介事儿没嘛,嘛也不要”,这种公仆令人钦佩。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迹之一,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诞生,在办学期间还面临经费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日寇空袭威胁人身安全等种种不利因素,但凭借胸怀民族前途的责任感,身处逆境而必胜坚定信念,在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大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作家汪曾祺在联大上学四年,日后在作品中对这段生活有诸多生动描述。

就在众多学界大腕在昆明和重庆等地暂时落脚开始工作的时候,民国士林领袖蔡元培的身体在香港却每况愈下 。

雪上加霜的是女儿蔡威廉竟因贫困无钱住院而早逝,蔡先生无论是做教育总长,北大校长还是中研院院长,只想为国为民为师生倾尽全力,唯独没有想到借机敛财。

1940年3月3日,蔡元培于香港病逝。作为学界一言九鼎的人物,蔡先生为民国教育界一扫颓势,欣欣向荣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先生一生坦荡做人,清廉为官为后人所敬仰。

对平津失守负有直接责任的张自忠知耻者后勇,率旧部在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英勇杀敌,最后战死沙场,以身殉国。蒋介石发表感情真挚的祭文并高规格予以褒奖。

为阻止日寇速战速胜的企图,中央政府1938年6月开始组织武汉会战。国军共共计投入110万部队和飞机军舰等,基本上是倾其所有。

这是抗战期间规模最大(双方近140万部队),时间最长(四个半月),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日寇自报死伤3.5万人,国军伤亡40万)。由于国军将士顽强持续地阻击,日寇每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全国抗日战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密封线

打卡集锦

Emma Wan

跑呀,躲戰亂!大概是那時候土地上的人們做的同一件事。

西南聯大的創立與消亡都與戰爭息息相關,應該說西南聯大的主體是逃難的學者與學生,即使校舍破爛也因為有這群人才能繼續下去,就算苦也還能苦中作樂。

師生一體的艱苦經營真的是亂世之中的光明,畢竟這些人能按照胡適所說的冷靜搞清自己的身分,在這個身份下為國家做出努力。    

嘻嘻

这章的开始介绍了梁思成一家前往昆明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总算抵达昆明。营造学社也从北京搬到昆明,因为有梁思成和刘敦桢得以得到资金继续发挥作用。梁思成对古建筑大规模的调查,留给我们的是无价之宝。

应县木塔因梁思成而闻名于世。大同古城墙靠着梁思成的测量数据得以修复。

临时大学学生比较多,在11个教授的带领下徒步迁往昆明。途中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关照。人们对这些振兴民族的领导者欢迎、照顾、提供食宿。

68天的长途跋涉,使旅行团师生们真正地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到书本之外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想沿着临时大学迁移的路线走上一遍。

西南联大成立了,校训是“刚毅坚卓”,表达了师生坚持文化抗战的决心,表达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西南联大的生活是艰苦的。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被学生们贴出来形容铁皮屋顶和没有玻璃的窗户带给大家的各种声响。虽然艰苦,但是学生们还能上课。留在沦陷区的学生们经历的却实折磨,面对的是死亡。

蒋梦麟和张伯苓因为学生住宿条件而产生的争执,梅贻琦出面打圆场,说:“如果有条件住大楼自然要住,不必放弃大楼去住破房;如果没有条件那就该适应环境,因为大学并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校。

”原来“大学并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校”出自这样情境。纠正我以前的理解,梅校长的意思并不是不要大楼。

我这个茫然面对历史的人,只有从这些阅读中一点点纠正自己的认识吧。    

青棠

随着战事的扩大,转移至长沙的中研院和临时大学面临着日军的狂轰乱炸,大迁移开始,历经川西、贵州最终落脚至昆明。昆明虽然条件简陋,但毕竟能够给学者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心做学问的地方。


学者们落户昆明后面临着内、外部的影响。学界领袖蔡元培先生在香港与世长辞,同时引出的院长改选也久悬方决。

日军的侵华脚步逐步扩大,国民党中央组织武汉会战力图抵住日军进攻,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同时日军入侵东南亚,使得侵华趋势如两个拳头直指重庆、昆明。


学者们在昆明的日子也不安稳起来,日军频繁的轰炸,于是学者们计划着再一次迁移。    

Summer

本章讲述了知识文化界的中坚力量在战火的洗礼中向内陆地区迁徙逃亡,这群“文弱”书生凭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共赴国难的气节,完成了一场艰苦卓绝而又惊心动魄的“文化的长征”,终于在昆明成立了中国教育史上神话般存在的西南联大。

对这段历史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复兴民族大业的坚定理想真的是国家精神最为精华的部分。

而民族大义面前,不仅国民政府、军队全力保护这枚文化的火种,沿途的民众对其也是爱戴有加,甚至当地土匪也都不予侵犯,让人为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价值核心所感动和骄傲。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