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校注:李飞天 领读者:嘤其鸣 36 - 39 回 草木有心 看着领读老师对乌鸡国这段故事的解读,惊掉下巴,国王和道士的暧昧,文殊菩萨的愚钝和小心眼,又或者悟空的初吻。。。 虽然后来又被八戒怂恿了唐僧念紧箍咒,但是又反过来让八戒来了个哭丧,好像小兄弟之间的彼此戏耍,打打闹闹,反倒是一片和谐。 MaL 这段在电视剧里看过,剧情很有意思,但是看了原文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作为团队能力者,孙悟空已经开始考虑领导的感受,办事顶个领导的旨意,功劳也是领导的,很社会啊,使用资源也是请示领导。 反而衬托领导没有判断力,其他团队成员的消极怠工。不过,这次沙僧倒是很会来事,就是不出手。 我看过一些解读里,说沙僧在整个团队里其实就是督工和刺客的角色,担子也不是他来挑,只是负责喂马、牵马,这个后面再来分析。 这次最让人意外的就是这个狮子和文殊菩萨,一个是为什么要假冒道士去做个假皇帝,一个是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去惩罚这个皇帝,是让他彻底倒向佛派吗?跳匪反杀吗?不怕适得其反吗? 嘻嘻 哭哭啼啼的唐长老终于为自己的起居做了点事,亲自去借宿。哪曾想这宝林寺的僧官欺软怕硬,只让唐长老前廊下蹲着去。等到孙悟空打碎石狮子,赶紧让全寺僧人磕头礼拜迎接唐长老。 三藏那句话说到点儿上了“鬼也怕恶人”,不过连僧官带悟空一块儿骂了。唉!好好说话怎么就办不成事儿呢! 对恶人,菩萨心肠不适用。可是仔细看看,是菩萨化斋言语相难在先啊。唉!谁让你肉眼不识凡僧真面目。凡夫俗子又有几人能忍恶语? 张元元 乌鸡国的一系列故事,越来越让我觉得整个西行队伍由悟空一个人撑着,师傅念叨着西天难行,八戒念叨着散伙散伙回高老庄,悟空安慰了这个又要吓唬那个,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的悟空,简直就是个政委“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这四回,悟空和八戒之间互相盘算的情节看得我笑出了声,两个难兄难弟在唐僧这个班主任面前互相演戏打趣,唐僧就像个班主任,对悟空曾经的恶行还是有所忌讳,动不动就念经。 但此时的悟空已经学乖了很多,既要拿妖精,理上还要顺,眼珠咕噜咕噜一转就能想出好计策,可见勇气虽可嘉,计谋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大圣去天上要金丹,也是聪明的很,面对太上老君的倒打一耙,大圣不恼不怒,使点小孩子脾气就拿得金丹归,好喜欢这股子机灵劲儿。此时的悟空也学灵了,该出头时出头,该让贤时让贤,也说的出“家无二主”的话了。 相对于唐僧的菩萨心肠,文殊菩萨,顶着这个名号,做出的事情却让人唏嘘,可怜了国王和百姓,哦,对,还有王后和众嫔妃。 你不懂 话说唐僧这一路,饿了喊徒弟们化斋,渴了喊徒弟们寻水,累了喊徒弟们寻找休整之地,虽然风餐露宿很是辛苦,倒也没有受过太大委屈。 如今好不容易想亲自上阵,不想却被这寺里的僧人夹枪带棒的呛了回来,让这师傅的脸面往哪里放?! 本身伸手嗟食就已经足够让人为难了,还要遭受心理创伤,想想这一路的艰辛历程,佛家道家两方人马的设计为难,百般刁难试探——你们太欺负人了!唐僧心里苦啊,如何能不哭呢?!
七月 对唐僧师徒来说,“乌鸡国”一案属于劫难集合中“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系列。这一回的妖,是一个奇葩的存在,爱江山不爱美人,更不贪恋唐僧肉。你道他情性为何如此清奇? 原来,他不是一般级别妖,他是高层领导的私人司机兼打手,是替文殊菩萨下届来打击报复的。目标:乌鸡国国王!“私人恩怨,闲人闪开!”
银角大王 乌鸡国的故事,都要从“那魔王在金銮殿上,问得这一篇言语,唬得他心头撞小鹿,面上起红云”说起。这哪是一个妖怪的反应,再结合他是一头被骟了的狮子,之前和乌鸡国国王同寝共食,唉,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在故事一开头,唐僧要寺庙借宿而不可得,是孙悟空用拳头让和尚们不仅腾出了床,还得战战兢兢服侍。抛开主角光环,就是一个谁的拳头硬,谁就不用讲道理的故事。 而文殊菩萨更是,明明派去封赏一个敬佛的皇帝,非要作一下开嘲讽逼得对方把自己泡水里,回来还要百倍奉还。要说这事分锅也顶多五五开,可文殊不觉得,因为他拳头硬。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则更是,孙悟空捉弄猪八戒,猪八戒报复孙悟空,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唐僧一听猪八戒的撺掇,就要念起紧箍咒折磨孙悟空,也是没有道理可讲,因为他拥有这个咒语,所以他肆无忌惮。 不知道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乌鸡国的故事,就是拳头硬的大佬的们的一场游戏。 李瑛 原著果然把佛教写的如此不堪。 一座四五百人的大寺庙方丈仅因为曾斋行脚僧人数日变成数年赖着不走,就不在为佛门人提供方便,驱赶唐僧两眼泪汪汪,若不是悟空以金箍棒示威,师徒四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真的是鬼都怕恶人,不当恶人还真不行呢! 以至于创下开国基业的乌鸡国王,因不识文殊菩萨变化来的凡僧浸水三天,以致招来大旱两年,百姓苦不聊生,来个全真道人才呼风唤雨得解百姓之苦,国王本人却身死在井水中被浸三年。 若不是能化鬼求得唐僧解救,遇到悟空神通广大,运筹帷幄思虑缜密,才能救回国王,大白真相于天下,菩萨这种睚眦必报的做派,和那方丈有何异哉!可悲可叹!
悟空是越来越聪明,八戒大智慧大本事没有,小机灵小心眼的形象刻画十分到位,就是沙僧太没有存在感了。 qiaoqiao 《乌鸡国事件始末》感觉这个名字和故事有种异样的和谐感。
这也是玄奘人性的一面,取经之路亦是修行之路,让他知道世界有多残酷,最终也依然笑对现实的真相,逐步走向他佛性的一面,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就无所惧、就无所不能的。
从入住宝林寺的震慑手段,到精妙布局乌鸡国国王反朝,早已不是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莽夫了,他明白了做事儿的道路有千万条,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悟空已经已经不是那个悟空了,其实没所谓的,辩证的看待问题罢了。
取经路上的八戒算是最难改造的一类了,别人是越加长进,他是开始自暴自弃了,只能靠继续磨,磨性子,靠统一思想,靠现实啪啪打脸,靠重锤才能敲打明白。
天涯凌希 这几章回正是《西游记》一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既有电视剧包青天的影子,悟空将实情告诉给当朝太子那段又让我联想到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的开头。 后面那部分,去套王后的话,直到最终,菩萨说他是一只骟过的狮子,又让我想起了金庸先生所写的《笑傲江湖》中的伪君子岳不群。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假象来谋害人,虚伪阴险,凶狠贪婪。 为了上位,骗取领导的信任与器重;杀死乌鸡国王之后,还利用关系,打通阴间的关节,让乌鸡国王的鬼魂有冤无处诉。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管他再怎么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始终会有最最了解他底细、能耐的人——文殊菩萨和孙悟空,治得了他这个恶人。 灵玉 1取经小队唐僧出面借宿化缘,礼貌文明,说尽了好话,被无情拒绝。悟空出面,直接张口要一千间房。丑陋凶恶,粗鲁无状,结果方丈带领全体僧人出面迎接,伺候周到。多么社会。 这里应该有故事。怎样让一个“好善斋僧”的国王反目,将前来度化的菩萨惩罚了。这里面一定另有隐情。 高高兴兴 这个乌鸡国很有意思,一场由爱生恨的故事。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