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志》 打卡集锦03丨天津悦读读书会

 悦读读书 2020-08-04

《三国志》 原著:陈寿(晋)

注:裴松之(南朝宋)

领读者

姬叔小白

06 -16

大魏将星

晓亮

三国志打卡第四——曹魏名将:五子郎将勇,壮侯何其多

曹操的事业,除去曹氏、夏侯氏这些宗室兄弟子侄的鼎力相助之外,武将们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三国志卷十七的内容是张乐于张徐传。张辽、乐进、于禁、虚晃五人,并称为曹魏阵营中的“五子良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五员大将个个勇猛善战,战功卓著。

张辽,山西雁门人。原归属于并州刺史丁原,后属何进、董卓、吕布,吕布被曹操打败后遂率众归降曹操。张辽曾劝降昌狶,后来在白狼山之战中大破乌丸并斩杀单于蹋顿。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孙权率十万兵围困合肥,张辽率八百将士冲击东吴营寨,“披甲持戟,先登陷阵”,并且喊着自己的名字杀到孙权麾下,竟使孙权“大惊”,东吴兵“不知所为”。

值得一提的是,张辽被孙权兵包围后指挥突围,“直前急击”。包围圈被冲开后,张辽率领数十人突出重围,没冲出去的士兵对着张辽呼喊:“将军要抛弃我们吗?”

张辽于是重新回到围中,“拔出余众”。这里的叙述倒是和《三国志·卷九》提到的曹仁在赤壁之战后与周瑜对阵时两次突入重围搭救部将牛金及其士卒类似,不知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样类似的事情。

经过这场战役,“吴人夺气”,张辽威震江东。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被封为晋阳侯。孙权向魏称藩,不久后再次反叛,文帝派遣张辽与曹休讨伐孙权,破权将吕范。张辽在讨伐孙权的过程中病死在江都(今扬州)。

乐进,河南清丰人。乐进跟随曹操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后来在数次战役中也数立战功,以功封右将军。

历史记载,在他死后,儿子乐綝继承了他的爵位,乐綝“果毅有父风”。

于禁,今山东泰安人。伐吕布、围张超、平黄巾、击袁术,南征刘备时,大败汉军于博望坡,攻打东海郡时,斩杀叛将昌豨。襄樊之战时,于禁率兵三万,救援樊城,不料遇到水淹七军的关羽,率军投降,导致晚节不保。

之后,于禁又在夷陵之战中投降东吴,作为降将,本来就被人看不起,所以于禁在东吴过得很不如意。

张郃,徐晃亦是名将,数立战功,其事暂不述。

三国志卷十八是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一下子讲了十个人物,内容实在太丰富,不容一一赘述。

可是从中发现一个特点:加上前面的“五子良将”,一共十五位曹魏将领中,他们在去世以后被加谥号为“壮侯”的竟然多达五人。

他们分别是: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我在第十七、十八卷之外查看,还发现曹操族子曹休和偷渡阴平的邓艾将军也是被加谥号为“壮侯”。可谓是“壮侯何其多”!

被称为“壮侯”,或许是由于他们战斗勇猛、壮烈的缘故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曹魏阵营在创业阶段的确是人才济济。

竹竹

卡牌游戏三国杀的角色技能大都来源于历史,比如夏侯渊神速、张辽突袭都在三国志中有迹可循。

我玩三国杀时,很喜欢用魏将,读这一部分,也发现曹魏将领,大多是高武高智的配置,比如张辽不仅作战勇猛,还善于言辞,懂心理战术,在久攻不下之际,发现敌军有投降的心思,单身劝降成功。

张郃谨慎机智,乐进勇猛,于禁行事有法度....人才辈出,怎么能不强呢~而且曹魏二代好多也都很有出息。

在这一部分时,间接的了解了些曹丕和曹睿的人物性格,还有魏的官制。看了个大概,对于一些细节的东西不能注意到、消化,读懂三国还需慢慢积累。

Jack

夏侯惇,沛国谯人,做裨将,为司马,后拜为大将军。

夏侯渊,惇族弟,带罪曹操,做别部司马、骑都尉,后拜征西将军。

曹仁,太祖从弟,做别部司马,后拜安西将军。

曹纯,仁弟,初为议郎、管理虎豹骑,后拜领军将军。

曹洪,曹操从弟,危急时刻救护曹操,后拜都护将军。

曹休,曹真,曹爽、夏侯尚等等曹操宗族,在创业初期为曹操成就奠定坚实基础,当然他们也因此而拜将封侯。

可以说曹操开办了一个家族式企业,这是有了整个家族在经济上、人才上的支持,曹操才有了后边一番事业的成功。当然这些宗族家人,也因曹操的成功而成就了自己的功业。

想想现在社会的富二代、官三代,正如曹操和一系列的宗族亲朋,站在更好的起点上,加之自身的努力,比如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洪的让马救曹等等,自然也就却得了更高的成就。而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虽身居高位,在大争之世必不长久。

而我们这些不带光芒的普通人,想要做一番事业无疑难上加难,我们前方也一定会充满荆棘和坎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选择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人生。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希望:越努力越幸福,越拼搏越幸运。

愿:归来仍是少年。

海山 

领读老师确实很会安排共读节奏,第一周读曹操,第二周是与曹操争霸的群雄,紧接着是本周的曹魏将星,将曹魏的帅才、将才、勇士串联到一起,然后才是下周的智囊军师,逻辑井然有序。如此前后对照,对三国的了解也慢慢的有了条理性。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本来就是夏侯家的人,与夏侯惇是从父兄弟,夏侯家与曹家世为婚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战场上互相扶持,共成大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唯独出了个曹爽,德不配位,给了司马懿篡权的机会,曹与夏侯两家数十年打拼的江山为司马氏做了嫁衣。

五子良将,都是耳熟能详的将才,各有千秋,唯独于禁晚节不保,失望。

四方勇士皆可圈可点,没有这些人,也不知道曹操死了几回了。尤其是许褚,勇力绝人,天下竟以“虎候”谓其姓名。不过最有意思的是,曹操见到许褚之后竟然说“此吾樊哙也”,许褚是樊哙,谁是刘邦呢?

嘻嘻 

这部分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魏国能够建国实在是有太多的能人帮忙,能让这么多人帮着实在是曹操曹丕的本事。对降将和俘虏的处理办法直接影响领地是否能扩大。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太傅司马懿与夏侯玄谈及时事,夏侯玄对政治体制的论述,篇幅很长。夏侯玄提出了“限制中正官权力”、“除掉重复官职”、“改革服饰制度”等政治制度,被司马懿赞同。

然而司马懿却以时机不成熟、缺乏贤才去具体实施为由没有施行他的建议。这些内容还需细细琢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