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着伤痛的微笑,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被你们欺负?

 悦读读书 2020-08-04

文丨盘尼西林


小北:去哪儿啊?

陈念:随便

很可惜在影院热映的时候我没有去看这部《少年的你》。经朋友强烈推荐后,在视频网站上线的第一天,我带着有色眼镜的想法看完了它,大概二十多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被征服了。

为什么我会对校园欺凌的现象有些冷漠呢?因为我确实没经历过,总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只记得自己小学快毕业时,邻居家的一个初中男孩放学后哭哭啼啼地回家了,说是白天有同学欺负他,挨揍了。他爸是怎么做的呢?给了他一巴掌,然后找了一条木棒,扔在他面前,说:明天不把他们揍回来,你就不是我儿子。

嗯,也许那时东北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那么,这部片子是怎么打动我的呢?它让我相信,欺凌这件事真不是因为自身的软弱这么简单。

被孤立,并不是他们的错

社交网络一发达,天南地北的事就都会公布于众了,尤其是负面新闻。在我大学时马加爵五杀舍友的事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有报导学生跳楼的,学生报复老师的等等。一时间,我们感叹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其实呢,世界并没有变,只是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了。被孤立的人的确是少数,少到按人口比例划分的话,可以忽略不计。可他们确实是存在的,确实是活生生的人,因为少,就可以闭上眼睛无视吗?

容易被孤立的青少年,是哪些呢?

不论是这部电影还是综合社会的案件来看,被孤立的人群大多因为家庭贫困、相貌丑陋、没有父母。这些情况给他们童年带来了极大的阴影,他们过早地经历了很多成年人都无法面对的事,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的生活、为人处世。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希望自己能被接纳,他们渴望和别人一起交流。然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一部分人,选择排挤、欺负,一部分人,选择远离、无视,原本后一部分人可以帮助他们,但由于面子,由于不想和强势的那一部分人树敌,所以选择了避而远之。

影片中,被孤立的有三个人,一个是男孩,没有被身体欺凌;一个是开头就自杀了的女孩,生前被多次欺凌;一个是主角陈念,自杀女孩死后,她是主要被欺凌对象。而在陈念和男孩的对话中,我们得知,那个自杀女孩的由衷是因为被欺凌后没有人愿意帮助她,就连同样被孤立的陈念和男孩也选择了对她疏远。

这是为什么?

因为陈念和男孩都是复读生,他们在这个班级的意义就是为了高考,考上一所好大学,考上北京,离开故乡。他们不想被卷进欺凌与被欺凌的圈子,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他们为什么对高考这样执着?

因为他们家里很穷,高考是他们人生转折的唯一出路,一个孩子肩负起了全家的希望。童年阴影、被孤立的生活、为全家的幸福努力,一个孩子到底要承担起多大的压力?

不是他们的错,错的人是我们

高考前,那些书本、试卷就是黄金,比命还贵。高考后,所有的黄金都成了白花花的废纸。总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制度有问题,你看西方是如何如何教育的。可那是西方。我们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度,对比近乎同量级人口的印度,我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没有办法,这样的教育制度是根据我们的现实情况产生的,如果再往前找原因,那就没有头了。校园,已经是社会中最前沿的一个保护伞了,对于欺凌的现象,影片中是如何给出的回答呢?

陈念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报警,然后警方调查,学生不承认,拿学生没办法,因为他们还未成年。往上找,找校长,校长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说自己在别的城市打工,一年就见孩子一次。为什么?因为家长要挣多多的钱,好让孩子有最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的确可以让分数达到很高,可是他们的品德教育谁来做呢?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成长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没办法改变从前的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以后的事。如果我们不管孩子的人性、品德,那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影片中那个被推下楼梯而失去生命的人。并且他人在得知死讯的时候,还会拍案叫好。

有人说这也太危言耸听了吧,这样的几率会是多小啊?

举个例子,如果在你面前摆下了一百瓶水,其中有一瓶喝下去会当场没命,你会去尝试吗?既然不会,那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去尝试呢?

想好好活着,真难

陈念想好好上学读书。不行。上课被人捉弄,下课被人殴打;放学后回家想好好休息。不行。由于母亲卖假面膜,整天有人找她们算账,贴海报、砸门;好不容易有了小北的保护,两人有了感情,想谈恋爱。不行。身份差的太多,没办法一起并肩走路,明明早上从一间屋子走出来,明明要去的是一个地方,却要在马路的两边扮成路人。 

两个人有了共同的愿望,一起从这里走出去,告别过去的伤痛,不计较了,原谅那些给他们带来伤害的人。不行。充满希望的阳光刚露出一角,乌云又来了。恶人得到了惩罚,但却给好人带来了更大的折磨。小北希望自己能完完全全地替陈念顶罪,但如果陈念真的按照小北的计划来做,他也一定会心痛。可不按照计划做,也就意味着陈念的前途也就破灭了。

真是难啊,难得让人咬牙想着他们一前一后骑在摩托车上微笑的场景怎么不多给一些呢。他们无助,他们迷失在这个城市的夜色中,他们是一个巨大齿轮中的一个颗粒,只要齿轮在运转,他们就没办法左右自己的行动。

陈念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教学生们英文中“was”和“use to be”的区别,她不断地念着:这是我们曾经的乐园,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乐园。

这个乐园,是我们的,但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拥有过它?回忆里,到底学校是乐园,还是那段快乐而充满希望的日子是乐园?

去年,《我不是药神》让我一度为国产电影而欣喜,在今年的末尾,我又有幸看到了这部《少年的你》。虽然两部作品都有借鉴其他影视、文学的影子,但拍摄出来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它带给我的真实感受都是值得肯定的。也许它们都无法登入世界经典的殿堂,但它们的确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改变。

可能这些改变是微弱的,在这个悠久、庞大的国度,它们只是惊鸿一瞥。但我相信,星星之火终可以燎原。让好的故事传播出去,用好的作品激励一代人,为了我们不再犯错。愿曾经伤痕累累的人们能够坚强地跨过每一条冰冷的长河,明天,阳光依旧灿烂。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