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吴说文物】康熙爷的青衣大棒槌

 悦读读书 2020-08-04

老吴说文物


悦读读书会特约讲师,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双料金牌讲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康熙爷还有一件青衣大棒槌?是的,它的学名叫“清康熙青花雉鸡图棒槌瓶”。

棒槌瓶因器型形似洗衣用的棒槌,故此得名。

从素胎白瓷上的一抹钴蓝色造就了“元青花”的传奇,到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已经走过了三百年的历程。三百年来,景德镇工匠们的笔锋勾勒出浓淡变幻的青霞,成就了康熙青花“独步本朝,清代之冠”的后世之叹。

康熙时代,青花多使用浙料和珠明料,色彩已从“苏麻离青”伊斯兰风格的浓艳转向“中国青”的淡雅;“青花见五色”、“青花见九色”,景德镇工匠创立的“分水法”,把料水分成“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颜色,如中国画的“墨分五彩”。

这件“清康熙青花雉鸡图棒槌瓶”收藏在天津博物馆。

器型规整,高48.3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2.5厘米,盘口、短颈、折肩、筒身、长腹、圈足;胎质细腻,釉面晶莹明亮有玻璃般光泽,称为“紧皮亮釉”,为康熙朝很典型的器型之一。

瓶身上绘雉鸡图案,构图精美,纹饰秀丽。雉鸡的白描,山石的皴法,花草的晕染,层次分明,色泽淡雅,笔力老到。那蓝色淡雅明快,犹如翠鸟的羽毛,故有“翠毛蓝”之美誉。

那只雉鸡立于湖石之上,花丛之中,昂首展羽,凝望着一丛双犄牡丹,似与之争艳,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真是“羽毛英丽从人羡,爪距收藏不妄投。”

牡丹,富贵者也。

鸡,因其谐音为“吉”,故自古以来便是好“口彩”。从汉代到清朝,鸡的形象始终出现在瓷器上,成为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古人把“鸡”列为十二生肖之一,更认为鸡有“五德”:头顶红冠,文也;脚踩斗距,武也;见敌善斗,勇也;遇食能让,仁也;按时报辰,信也。

牡丹与雉鸡,富贵与吉祥;“金鸡报晓”、“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融在传统文化中的鸡,不但是吉祥光明的象征,而且是寒门士子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盛世太平的守卫!

作者:樗栎居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