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生态:三十出头,一事无成;笔耕不辍,颗粒无收 | 走近青年影视人

 四味毒叔 2020-08-04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写在前面:

今年开春,四味毒叔做了一个用户调查,参与调查的用户有百分之70是影视行业从业者,其中百分之三十是20岁到30岁的青年影视人,在填写“希望看到怎样的节目”时,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选择了“青年影视人的生活环境及创作困境”这一选项。其中青年影视人和资深从业者的比例几乎是1:1。这个数据无疑是让我们兴奋的,年轻人有话要说,而也有人想要听他们说。在不影响节目正常播出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筹备与策划。这对于一个日播节目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在挑灯夜战,疲惫不堪的时刻,始终有一个声音支撑着我们“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声音”。

?

这是四味毒叔两周年特别节目《走近青年影视人》的第二个篇章,编剧篇。和其他篇章一样,一共三位嘉宾,两位大家并不熟悉的青年编剧张传渝、康春雷,一位特邀嘉宾,《小儿难养》的编剧陈琼琼。

这是所有篇章中平均年龄最高的一组,三位嘉宾年纪相仿,本没有什么青年不青年之分,只是似乎编剧总是晚熟的,生命已到了而立之年,事业的成熟期却还要等到下一个夏天,“青年编剧”这个词带着一些青梅的苦涩

?

陈琼琼是三位嘉宾里唯一一位女性编剧,这个行业和很多行业一样对于性别存在刻板印象,比如长得不错的女编剧就一定会被称为“美女编剧”,陈琼琼并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夸赞的背后实则暗示了对女性编剧专业能力的怀疑,随之而来是对女性编剧和她男性搭档关系的揣测,发展下去就是妄下断论:所有的女性编剧逻辑不行,擅长写细腻的感情戏。于是与生俱来的性别成为了一种人为的困境,而专业成为了“美女”的形容词。这种刻板印象对于男性编剧也一样存在。性别,不应该成为一名编剧的标签。

陈琼琼与另外两名编剧年纪相仿,但属于她的盛夏已经来临。我不认为编剧行业是一个幸运大于努力的行业,她的家庭给了她抒写故事的种子,十几岁写了第一个电视电影的剧本,大二自学了大学所有的课程,大学四年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如果一定要与幸运扯上什么联系,那就是这颗种子被更早地种下了。但她依然有她的困境,北京电影学院教会了她很多专业技能,唯有一件事是她不擅长的——讨价还价。这个本领只有在与资方的谈判数十回合才能找到法门。所以陈琼琼也建议,所有的编剧相关的专业也许可以再增加一门课程——甲方乙方。

?

大约是一年前,我得知张传渝身体出了一些问题,可能恶化。我当时以为他肯定要离开北京了,有些意外又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他选择了留下来。我所知的“青梅编剧”们的生活状态并不好,有工作时没日没夜,没工作时朝不保夕,为生活殚精竭虑。但纵有一万个离开北京的理由,只要找到一个留下来的理由,张传渝就会留下。这是所有张传渝们的选择。

采访结束后,张传渝对我说,在很久以前,他亲历过一个人的自杀,那之后他便决定要写这样的故事:“我希望有一天有人能跟我说,没看你的电影前我想死,看完你的电影我想活。

大概是这些与他拿到诊断证明的时刻相触碰,产生了他拿着那张纸的第一个念头“我还有那么多想些的故事没有写,还有那么多好看的故事没有看。”我说他矫情。可在那样的时刻,这样的矫情丝毫没有不合时宜。

张传渝没有成为艺术家的伟大愿望,但对于他来说,故事和生命却连成了最朴实的、每个人都会有的小小伟大。

这一年,张传渝的身体有好转,马上也要北电研究生毕业了,但生活一如既往,他的果子还是没有结。

?

康春雷是我们采访的编剧中唯一一名非科班出身的,在做编剧前从事过群众演员、保险业务员、餐厅服务员、车库保安、杂志编辑、记者、图书编辑等等五花八门的工作。2012年,世界末日的那一年,他决定要做一名编剧,于是在家自学了一年,从决定做编剧开始他就不再给自己其他工作的可能性了。转行做编剧的人并不少,但能一直做下去的不多。康春雷不认为编剧一定要科班出身,但这个“行”并不好转,专业素养这件事在这个被魔化也被梦幻过头的影视圈里格外重要、格外珍贵。

我们采访康春雷的时候,上海电影节还没开幕,他正在等待一个来自上影节创投的结果。

开始做自由编剧的这一年多让他焦虑了不少,那些无疾而终的项目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三十出头,一事无成;笔耕不辍,颗粒无收”这些积在心里溢出来的自嘲透着一些慌张。入围的通知让他兴奋几天后,自我怀疑又迅速地涌上。

采访时,我问康春雷想要为行业做些什么?

我们坐在被一栋栋高楼困住的长椅上,他抬头望了望说“当我们说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能真的做些什么,或者说你能做的太微小了,太像这片楼群都很脏,如果真的让你打扫这片楼群,很无力,它很高,有19层,可是你可以打扫一个房间,从一个很小的地方开始。”他的这段话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相似之处,但反过来说更合适“天下难扫,不可为之弃一屋。

?

我想这是一种“青梅精神”,在陈琼琼和张传渝身上也清晰可见。

在这个系列中,我问了很多嘉宾对于影视寒冬的感受,我听到了很多相似的回答“我一直在寒冬里,所以寒冬便不觉得了。

有人把影视行业比喻成一座金字塔,这些一直在冷风中行走的人构成了这个行业的基底,四味毒叔试图在这个寒冬里寻找些什么,也许《走近青年影视人》系列是一种方式。今年的青梅,忽然有了梅花香。

溪柴火软,薄衫不禁风雪,一盏青梅酒慰冬寒,

等一等,春天吧。

文 | 栗子

?

四味毒叔特别节目
走近青年影视人 

【演员篇第一期】

北漂女演员的生存需求并非天价,5000块钱足够坚持梦想

【演员篇第二期】

不是你拍戏你就是演员了,反正我还不是一个演员

【演员篇第三期】

因为演默剧,很多人以为他不会说话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欢迎光临四味杂货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