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奔涌吧!后浪”与“大哥大嫂过年好”

 四味毒叔 2020-08-04


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就是一连串的客套话,不管是不是年轻人千万不要当真,就像下个月的儿童节,同样会出现的客套话一样。

两个月前根本不会有“奔跑吧!姐妹”这样的演讲,而新一季《奔跑吧!兄弟》可能还会热播。

是的,相比为某个性别说话,献给新一代的演讲似乎更“政治正确”。

不过,这段刷屏、出圈,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演讲,与很多人“你好,2020”“你好,5月”的寄语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们也都习惯在节日时候互相送一份祝福,就像朋友孩子满月,要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这孩子将来是要做官的”,而不能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但相比说年份和月份的安全无虞,《后浪—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则给自己挖了许多坑,整篇演讲中在无形中制造了“对立”,虽然口口声声说着“多元”

转发这个演讲的很多朋友,昨天还在感慨71岁的华裔设计师Vera Wang有着一颗17岁的少女心,还在赞扬“困住一个女人的从来都不是年龄”,今天又要承认“更年轻的身体,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前者意图打破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捆绑的刻板认知,实则行文也使用了这种逻辑。如果心理年龄本身就与生理年龄无关,何苦用“17岁的少女心”来形容呢。

这样的论述也像极了很多人转发以自勉的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直到75岁才被埋葬。”

回到这份演讲,让我们细细琢磨其中的措辞和逻辑。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

这句话是出现了两次,由1968年出生的何冰老师深情款款地、意味深长地说出,声音就像他在《见字如面》中一样的饱满。

这些抱怨由来已久,甚至可以直追1920年鲁迅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的《风波》,文中有个把“一代不如一代”挂在嘴边的九斤老太。

就像20世纪末80后被骂“垮掉”,21世纪初90后被骂“脑残”,21世纪第一个10年00后被骂“逆天”。

60后的演讲者站在聚光灯下,对着新一代人“满怀感激”“满怀敬意”“满怀羡慕”,要“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向你们的大气致敬”。

这份说辞由来更久,甚至可以回看1900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雄文《少年中国说》。

开篇言说“人之老少”:老年人思既往、生留恋心、保守永旧,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而少年人思将来、生希望心、进取日新,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如若肯定“多元的价值观”,又何以为了迎合新一代而制造某种若隐若现的新旧对立呢。

如果肯定“多元的文化审美”,怎么还会唱颂这样的论调呢:

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说句玩笑话,这样的论调让走在“爱与痛的边缘”“走过了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的郭敬明如何自处,还怎么感叹“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啊?

说点严肃的,“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怎么就与“忧伤迷茫”势不两立了呢?

不明真相的我会以为B站这是要绞杀青春残酷物语、青春伤痛文学呢。

是不是以后开屏视频就变成一套中小学生体操,一边练着一边唱着:

早晨起来,拥抱太阳,让身体充满,灿烂的阳光,满满的正能量!

嘴角向下,会迷失方向,嘴角向上,蒸蒸日上,满满的正能量!

世上没有路,都是人开创,脚底板磨破了,道路就顺畅,满满的正能量!

之所以说这些是严肃的,因为一周前金宇澄的《繁花》就有了这样的遭遇。

他在《十三邀》中说的这段话引起了“公愤”:

还有一个最不好的词,叫“渣男”。人本身是非常复杂性的东西。你把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你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就去涵盖它。太幼稚,太可怜。

“愤怒的青年”们以文章三观不正、主角渣男婊女、描写恶心龌龊而去豆瓣打低分,随即对金宇澄进行人身攻击“嘴歪眼斜”“好生油腻”“和鲍毓明一个皮相”。

1952年出生的金宇澄对这些论点和论据以及论调一定感到熟悉又恐惧,他17岁在黑龙江农场务农时或许身边也有类似的愤怒的青年吧。

现在再想想这句低能、幼稚、可怜的话,“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不是立时毛骨悚然起来。

因为只有在传统的童话中,主人公才大多都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的吧,所以才有了武志红《巨婴国》里的担忧啊。

很多历史也证明了,更多时候是这些无所畏惧、盛气豪壮的人在冒险灭世界啊。

再回到这个演讲的另外段落: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我们确实应该赞扬互联网时代让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跨越时空、打破壁垒相聚在一起,但更应该警惕“相同的爱好”成为新的壁垒。

我个人举双手呼唤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更希望所有人“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但我更要高举双手双脚反对那些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就攻击别人“选择的权利”的暴力行为

肖战227事件只不过是两个月前的事情啊,打破壁垒的一群人重新建立起了壁垒,并且使用“高科技手段”将壁垒变成碉堡,架设武器,远程射击,漂洋过海,不远千万里送上不堪入目的“nmsl”。

难道这些就是“尽情地享用”被层层打开的“现代文明的成果”吗?

难道这些就是“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吗?

一定会有人指责我行文至此的言论和逻辑,或许说这些不过是“新一代”中的“一小撮别用有心的人”。

那如何解释各种嘲讽、否定、举报的言论和行为屡见不鲜的现象呢?

我也知道这些暴行不是财富和成果。

是的,我较真了,我偏激了,我愤怒了。

我应该知道,这份演讲不过是一份节日的祝福,就像“大哥大嫂过年好”一样。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