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时,都难以接受。因为这意味着即将走在一条不知道终点,也看不清前方的路上。 家长在与自闭症抗衡的同时,也在与自己的内心做斗争,很多家长都有焦虑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在损害家长健康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自闭症孩子的情绪。 于是这一次,周立明老师把关注点放在了星儿父母身上,给家长们缓解焦虑一点建议。 如何战胜自身焦虑,保障孩子长期康复 文 | 周立明 担心,忧愁,消沉,焦躁,孤立无助,疲惫不堪,失眠,甚至健忘….. 这些焦虑症状,对于家有自闭症智障孩子的家长们来说都不陌生。自从孩子被诊断,这种焦虑感就像阴云,剪不断,理还乱,时时缭绕在家长的心头。焦虑损害着家长心身健康,更严重的是,家长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干扰孩子的康复计划。 短暂焦虑是一种适应性情绪,在人类生存进化中有积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人人都会经历短暂的焦虑情绪,或担心,或思虑,或恐惧,或急躁,作为一种对环境压力的反应,属于正常。大多数人能够自我调整,很快恢复到积极的正常心态。如果各种焦虑症状持续不退,越演越烈,并且从心理情绪转向生理反应,出现身体症状,进而影响生活工作和孩子康复了,就需要引起警惕。因为种种原因,表现焦虑症状的人群常常不主动寻求诊断治疗,自闭症智障孩子家长更是如此。 恩启后台常有读者留言:“我到底应该怎么办?”“自闭症孩子父母的心理健康谁来关注?”焦虑之情呼之欲出。这其实是每一个家长都面临的问题。笔者曾经求问过不少自闭症孩子家长,靠谁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靠自己!现实也正是这样,孩子康复的道路漫长崎岖,家长能够从政府,社会或亲友处得到的关怀帮助非常有限。资金得靠自己筹,计划得靠自己排,训练得靠自己做,机构得靠自己选,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训练千头万绪,大大小小的担子都得家长亲自来扛,没有替代!家长一旦失却自己的身心健康,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完全得依赖于他们的孩子。家长只有在关心孩子同时也关心自己,保护自己,努力摆脱焦虑情结的干扰,牢牢把握自己身心健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长期康复。家有自闭娃,家长更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自觉焦虑情绪日益加重难以摆脱,家长应该及早寻求医学诊断。焦虑症明确诊断以后必须及时治疗。否则焦虑症或者其他负面心理问题会“劫持”了你的身心,干扰了孩子的康复。焦虑症或焦虑症倾向应该怎样治疗?主流医学提倡两种对焦虑症有效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统计表明两者的有效率旗鼓相当。因为药物治疗具有不良副作用,认知行为治疗应该作为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又可以分为自我认知行为改变(患者自助)和依靠专家咨询。帮助家长告别焦虑 我所接触的家长群中,自助认知改变是大家更愿意实施的方法。为此,我常向家长推荐一本纽约时报畅销自助书, “焦虑与恐惧工作手册”(The Anxiety Phobia Workbook),该书自从1990年初版以来,发行量超过百万,翻译成多种文字,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摆脱焦虑与恐惧。该书中列出以下对于焦虑症实证有效的自助疗法,包括:(台湾地区2010年出版了该书繁体字译本“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国内有没有简体字译本,读者可以找一找) 在行为心理学领域,著名行为心理学家S. Hayes 教授创建了认知行为疗法 ACT, 对于焦虑症治疗很有疗效。为了帮助所服务的家长,也帮助自己克服焦虑情绪,笔者曾经在国际行为分析协会(ABAI)年会期间参加过一期 ACT 工作坊。ACT是“Acceptance (接纳)Commitment (承诺)Therapy(治疗)”的缩写。根据这一改变认知行为的模式,一个人要战胜焦虑,必须首先接纳现实,对自己做出承诺,然后付诸行动改变自我行为。焦虑也许是孩子被诊断以后家长必须经历的一道关口,焦虑也是对孩子大爱的体现,是作为父母责任心的表现,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积极行为的动能。战胜超越了焦虑,爱就会转化成坚强。对家长来说,有自闭症智障孩子固然是一种不幸,但同时也是一种幸运。陪伴自闭症智障孩子成长的过程是烈火金刚的炼狱,是知识技能的学校,是对爱和心智的长期磨练与考验。与孩子一道走过自闭症智障康复治疗的风风雨雨,家长们变得更具爱心,更加坚毅,更有智慧,也更为强大。这方面的故事,恩启平台介绍过一些。下面分享一个我知道的真实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 阿姨是母亲的好友,她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聪明健康,小女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婴儿期发高热不退,让高烧烧坏了脑神经,落下终生重度智障。 阿姨和姨夫都是普通职工,却令人难以相信地担当起小妹的全部生活护理治疗重任。当时关于智障干预的科学知识几乎空白,也没有相应特教机构。为了给小妹治疗,全家节衣缩食,不惜花钱到处求医。中医西医,针灸推拿,打鸡血,熬草药,只要听说可能有效,不惜花多少钱,不管有多难,一定要给小妹试一试。 记得有一年盛夏高温,姨夫顶着烈日三天两头从上海市北的住处赶往西郊动物园,找管理人员讨取老虎的粪便,用来给小妹做中药引子,因为据某位老中医说有效。结果可想而知,忙碌多年,所有的“治疗”都失败了。阿姨姨夫下了决心,尽管治不好小妹的智障,但一定要保障她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妹成了全家的核心,好的食物先给她吃,新衣服先给她买。两个哥哥事事让着妹妹,处处护着妹妹。弟兄俩学业优秀,事业有成,一个是民营企业的拥有者,一个成了大公司的业务骨干。大弟弟置房时,特地买了一门两户,一户自住,一户留给姨夫阿姨和小妹。 两年前我回国探亲,正值姨夫八十大寿,特地去拜访。只见小妹脸色红润,健康快乐,行为仍停留在婴儿水平,屈指算来她也快年近五十啦!这四十几年的日夜幸苦照料,不但没有拖垮高龄的阿姨姨夫,反而使得他俩显得更加精神。我问阿姨为什么不搬去与大弟弟同住,可以有个照顾?阿姨回答:高层公寓没有阳光,小妹习惯了这儿朝南的小院,天天能晒点太阳。我夸奖两位弟弟的孝心,姨夫说,三个孩子都孝顺,但给予我们最多的是小妹,没有她,我俩真不知道自己竟会有这么坚强!♥ 读到威利和融融父母的故事,我会想起阿姨和姨夫。我认识许多自闭症智障孩子家长,觉得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对孩子有博大的爱,有一种自力更生,不屈不饶,坚强而且坚韧的精神。我想,父母之爱植根于人类基因,天下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星星孩子家长群体表现出来的那种大爱和坚强,超过普通父母群体,甚至超越了许多常人的想象。在这样坚强的人们面前,焦虑算得了什么?自闭症智障本身也不过是终将被战胜的纸老虎! 星星家长们,为你们加油,也伴你们同行! |
|
来自: 昵称7105818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