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年,那个被关在铁笼里的自闭症小孩,现在怎么样了?

 昵称71058182 2020-08-04

人生,能有多少种可能?

自闭症孩子的一生,又会有多少可能?

这是「自闭症小孩长大后」系列的

2篇故事

他被父亲锁在铁笼里,14年没上过一天学

他们曾备受关注,有机会改变困难生活的现状。

光环褪去,淡出大众视野的他们,现在又怎么样了?

1

铁笼里的少年

2012年,一则“铁笼父子”的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再提起,可能很少有人还有印象了。

铁笼里的少年 视频截图

2012年8月,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汽车客运站内,一名中年男子骑着人力三轮车,车上焊着一个笼子,笼子里坐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很多人都怀疑男孩是被拐卖来的,引起了媒体记者的注意。

有记者为此来到客运站了解情况,发现孩子并不是被拐卖来的,而是这名中年男子的儿子。

男子叫王殿明,笼子里的男孩是他7岁的儿子王明义。

孩子1岁多的时候,妻子因病去世,王殿明这才发现自己并未与妻子注册结婚,孩子因此上不了户口。

也是从那时起,他发现儿子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也不会大小便。王殿明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孩子3岁的时候,王殿明发现孩子开始回避别人的眼神,总是砸烂玩具。唯一喜欢的,就是空塑料瓶,一个瓶子能玩一天。他还喜欢原地转圈,一点也没表现出头晕。

王明义玩一个塑料瓶视频截图

2

媒体报道,迎来生活转机

2007年,王殿明带着儿子从云南来到贵阳,那个时候他们身无分文,他只好以捡垃圾为生。后来,好心的驾驶员介绍王殿明去给车打黄油。这一打,就是好多年。

王殿明给客车打黄油 新京报记者 付松 摄

为了赚钱维持生计,王殿明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看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就只好把孩子安置在车上的笼子里,每天带着去工作。

孩子越来越大,但仍然没有自理能力,而且也越来越好动了。王殿明外出干活的时候,王明义就会爬出来,路上车多人杂,非常危险。

有一次,王殿明在花溪工作的时候,王明义就跑路出去,被车子撞到了。还好没有受什么严重的伤,王殿明没办法,就买来了铁链把孩子拴了起来,绑在笼子上。

王明义试图爬出铁笼 视频截图

这件新闻一出,马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媒体大规模的报道让这对“铁笼父子”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相关部门的人员到贵阳看望王明义,还送来了47000元的救助款,也帮助孩子解决了户口的问题。

王殿明带着儿子做了检查,王明义被诊断为极重度智力低下。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和癫痫症以后,在公益基金的资助下,2012年10月,王明义被送到贵阳爱心家园接受康复训练,这也让王殿明看到了希望。

王明义的疾病证明书 新京报记者 付松 摄

王明义走进了爱心家园,开始了他的康复训练。一段时间以后,王明义开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会与别人握手,高兴的时候还会在爸爸的额头上亲一下,也学会了一点点简单的发音。

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媒体报道后的“铁笼父子”的生活,好像进入了正轨。

渐渐的,铁笼父子的生活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3

 再次被“关进”铁笼

但事情并没有朝着这样好的方向发展,就在王明义的情况开始变好的时候,王殿明开始频频为孩子请假,理由是:“没有生活费了,我得上街打两天黄油。”

王殿明喂孩子吃饭 视频截图

一开始的时候,王殿明每天上午都会准时带孩子到学校,陪孩子一起做康复训练。每个月,基金会都会资助王明义2000元的康复费用,还会额外给两父子800元的生活费,爱心家园的老师们还集体捐钱给王殿明父子租了一套房子。

为什么王殿明会频频给孩子请假呢?老师们发现,王殿明每个月要给在外地读书的大女儿寄生活费,房子又即将到期,又要找其他更便宜的房子。

“我也想天天送孩子来康复,但是我们得生活,没办法。”

“铁笼父子”现在的生活如何了呢?

上个月,新京报记者来到了王殿明父子的家中。2年后,不堪生活的重负,王殿明又开始了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大,惠及大龄自闭症孩子的政策越来越少,王明义又回到了铁笼里。

为了安全王殿明给孩子拴上铁链 视频截图

王殿明还是带着儿子外出工作,给大车打黄油的时候,不少路人看到被关在铁笼里的王明义,都纷纷围过来“为什么要把孩子关在铁笼里?还用链子锁起来?”甚至有人拿出手机想要报警。王殿明对这样的指责早就习以为常,他拿出了儿子最新的诊断证明和残疾证。

围观人的指责,变成慢慢的同情,有人买来水果蛋糕,有人给王明义带来了一些衣服。

这对“铁笼父子”,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4

再被推到众人眼前

得到改变的又一个机会

王殿明今年54岁,就已经满头白发。这位微胖,身高不到1.7米的父亲,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积了厚厚一层油污的衣物,被油污染成黑色的帽子,都满满地写着生活的苦难。

太阳落山以后,新京报的记者跟随王殿明回到了家中。吃过晚饭,王殿明累得不想动,很快就在沙发上睡着了。而王明义没有丝毫困意,躺在床上啃自己的大拇指。

上午11点,王明义叫醒熟睡中的儿子,给他煎了一个鸡蛋,用剪刀将面条和鸡蛋剪碎喂给他。

王殿明叫醒熟睡中的儿子 视频截图

没吃几口,剩下的面条就被王明义扣翻在了被子上。王殿明把它们重新装回碗中,让儿子继续吃。给儿子换衣服的时候,发现他又尿床了。

到现在,14岁的王明义依然不能简单自理。吃饭、如厕,都是问题。

但即便是这样,王殿明依然没有放弃儿子,他依然希望孩子能接受到教育,让儿子在未来有一天可以独立生活。

王殿明希望儿子能够接受教育 视频截图

今年4月初,王殿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由基金会为他们筹到一笔康复基金。黔西县残联也为王明义申请到了每年2万元的康复训练费用,并联系好康复机构。

4月9日,欠了两个月房租的王殿明,带着儿子回到老家黔西。作为精准扶贫户,去年当地政府给了他38000元修建了房子,月还能领到669元的低保。

时隔7年,“铁笼父子”的经历再一次被媒体推到众人眼前,也为他们争取来了新的希望。中华儿慈会也在网上发起了募捐:用爱为他们打破自闭“牢笼”公益项目。

生活,开始一点点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5

 反转人生与回归现实的无奈

得到广泛关注,后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大家可能依稀还记得,1997年,一部叫做《舟舟的世界》的纪录片把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胡一舟(舟舟)推到了台前。这个站在台上挥舞指挥棒的少年被人们称为“天才指挥家”。和刘德华同台,与克林顿握手,甚至出访几大洲演出。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光环褪去后,现年41岁的舟舟仍然离不开已经79岁的老父亲照顾。没有了繁多的工作,舟舟的生活渐渐归于平静,又回到了那种无聊的日子。被时代塑造,也被时代冷落。

被时代塑造又被时代冷落的“天才指挥家”

当光环褪去,他们仍要面对一层不变的生活,面对与日俱增的生活难题。

无论是再次“回到”铁笼的王明义,还是每天“无聊”在家的舟舟,这背后,都是生活的无奈。

和王明义这对“铁笼父子”一样,在人生的岔路口,他们都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他们仍在障碍面前束手无措。但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相比,他们已经非常的幸运。

特殊需要孩子的数量正在逐年上涨,有多少孩子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但是,当这些孩子逐渐长大,我们除了看到了孩子,也看到了更多像王殿明一样的家长:生活再苦,我也不会放弃。

“为了孩子未来更好的生活,我仍会毫无保留地拼尽全力。”

视频来源:中国人的一天、FigureVideo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