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莺与玫瑰》:始终贯穿着超脱的唯美艺术主义

 昵称0D770 2020-08-04

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1900年)创作的童话故事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堪称完美世界的化身。其创作的童话集中诸如《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被收录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而另一脍炙人口的童话代表作品就是《夜莺与玫瑰》,全文始终贯穿着王尔德超脱的唯美艺术主义。

《夜莺与玫瑰》对小读者来说是一个纯真而残忍的童话,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优美而忧伤的现实故事。年轻的学生要在冬夜献上一朵红玫瑰才能与心仪的姑娘共舞。一只善良的夜莺听到年轻的学生因无法采得一朵红玫瑰而悲泣时,以为学生正是她一直在歌唱和寻找的真情人。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爱情愿望,夜莺毅然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一朵红玫瑰。在一个寒冷而寂寥的月夜,夜莺让一根红玫瑰树的尖刺深深插入自己的心脏,并在月色里彻夜吟唱。夜莺鲜红的心血慢慢流入红玫瑰树干枯的经脉,带血的玫瑰终于在寒冬里怒放了,但夜莺却跌落在茂盛的草丛中,怀着对爱情的希望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然而教授的女儿得到学生送的红玫瑰后却表示自己更喜爱闪光的珠宝,拒绝了他的爱情。愤怒的学生把夜莺用生命换来的血色玫瑰丢弃,一只车轮从它身上碾了过去。

故事戛然而止,被拒绝的学生得出了“罗曼蒂克远不如逻辑推理有用”的道理,而夜莺却带着满怀希望死去。王尔德在故事中用极端的对比体现了理想与实用主义的较量。夜莺认为“爱比哲学更有智慧,尽管哲学已经充满了智慧;爱比权力更强大,尽管权力已够强大”。为了一个符合自己想象的真情人,为了取得象征着真情与理想的红玫瑰,夜莺做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抉择去讴歌自己推崇的纯真感情。可惜寄情错人,被打击的学生轻易丧失了自己的初心,认为“爱并不证明什么,总是给人说些虚无缥缈的事,让人去相信子虚乌有的事情”,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就这样消散的无影无踪,徒留一朵被践踏的玫瑰令人扼腕叹息。夜莺为了追寻心中的信仰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勇气与魄力,在当今讲求实际就是一切的世界来说弥足珍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追寻我们希冀中的美好生活,或许恰恰需要夜莺一般的真心来抵御世界的残酷。

自古以来,探讨现实与理想主义的矛盾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中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经典代表。《夜莺与玫瑰》或许就是童话版的《月亮与六便士》,以爱情为隐喻来辨别追求理想与活在现实。在王尔德逝世近一百年以后,英国为其竖立荣誉雕像,上面刻着他广为流传的语录: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总有人在仰望星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