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有女儿,一定教她“不好惹”

 小胡vz095scc8c 2020-08-05

文 | 佳言 · 主播 | 晏娇

来源 |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最近正在看热播的青春剧《二十不惑》,被里面的姜小果圈粉了。

小果是个家境普通的95后女孩,没钱没权没长相,但她平凡却不平庸,努力上进,积极乐观。

其中最让观众称赞的是她那 “不好惹”的个性。

同学王薇上学期没钱买火车票,向小果借了300元,一直拖欠不还。

小果因想买个新手机刚好差300元,于是她跑去找王薇打算把钱要回来。

可谁知王薇明明拿到了奖学金,却一个劲地耍赖哭穷,不肯还钱。

有天小果正好撞见王薇拿着奖学金去买鞋,她直接闯进鞋店拿回了属于自己的300块钱。

“你怎么抢钱啊!”王薇开始又哭又闹,但姜小果理直气壮地告诉她:

“我这不是抢钱,我这是拿回属于我自己的钱。”


王薇开始装作楚楚可怜,向朋友倾诉委屈,把自己说得像个被欺负的受害者。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会退缩了,可是姜小果却不是吃素的,她步步紧逼跟对方争论说:

“你示弱你就有理了?我是有能力支持你三百块钱,但不代表我有义务啊。

你可以去打工啊,你想不劳而获,我凭什么帮你!”

不得不说姜小果真的太刚了,敢于坚持自己诉求,据理力争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面对弱者的道德要挟,她没有服软,而是有理有据步步紧逼,将自己“不好惹”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得好“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而女儿更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所在。

所以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像小果那样做个“不好惹”的女孩,避免受伤害。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出一个“不好惹”的女儿呢?

心存良善,亦懂自保

早点让女孩知道生活不是童话,在隐秘的角落里可能滋生着恶意。

不主动进攻别人是心存良善,但被欺负,懂得反击是你保护自己的基本权利。

最近,一则“给女生下药”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名女生在深圳某自助餐厅吃饭时,被同行的男子在自己的水杯内“下药”。

幸好女生遇到了好心的店员,及时以“续杯”为由收走了水杯,并提醒了女孩。

事后在女孩的追问下,赵某溪承认自己的“罪行”,说药是从美国购买的,一种“女性用来缓解性冷淡药物”。

想想都后怕,但该女生还是勇敢地把这个人渣曝光了出来,并且拒绝了该男生的道歉。

目前,警方介入了调查并刑拘了该男子。

网友纷纷为女孩勇敢站出来点赞,既给可能受害的其他人做了榜样,透露出自己“不好惹”的态度,也给潜在罪犯们敲响了警钟。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除了对“人渣”的愤怒,还有作为一个老母亲的忧心。

心理学者张德芬说过:

“个体与个体之间,常常是彼此吞噬的关系。”


所以女孩要敢于释放攻击性,敢于建立原则和坚持底线,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遇到过分的人和事,一定要敢于发声,表达愤怒,透露出“不好惹”的气场。

作家余华有句话说得好: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没有霹雳手段,就千万别菩萨心肠,懂得自我保护是人生的必修课。

敢于拒绝,守护界限

有时候我们总教女孩子:

“要通情达理,不随便发脾气,能忍则忍,有好东西要懂得分享,要大方,却不管孩子自己愿不愿意。”


其实这正是缺乏边界感的事。

缺乏边界感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成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甚至可能发展成“讨好型人格”。

喜欢察言观色,不懂拒绝,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总是去猜测并迎合他人的想法,如同上瘾般习惯以他人为中心。

可是放弃自己的边界去讨好别人,并不会让你因此受到喜欢和尊重,反而让坏人变本加厉。

作家三毛曾经在《西风不相识》里面记录了自己在西班牙留学时“讨好”同学而被欺负的事情。

为了跟宿舍的人建立友好关系,三毛经常无条件承包了宿舍的杂事,结果她成了全宿舍人的免费女佣。

这一切付出并没有给三毛换来友谊,反而再三被人欺负。

因为一次宿舍女孩的“偷酒栽赃事件”,彻底把三毛惹怒了。

她变成了一个“不好惹”的女孩,拿着扫把对着那群女同学打过去……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曾经使唤过她的同学,反而变得争抢着帮她干活。

一味的讨好和忍让没有换来友谊,而奋起反抗,却为她赢来了尊重。

不论是亲人,朋友,爱人,所有关系中,不是一味的忍让就能相处好的,而是适时的拒绝不合理的建议和安排,活得有自我。

心理学上说:

“懂得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保护自己个人的边界。”


这个边界既包括身体的边界,也包括情感和精神的界限。

在生活中,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不要再去强迫孩子,要让孩子知道,属于她的东西,她有权利拒绝任何人。

告诉孩子,不值得的人和事不必去讨好,学会说“不”,从小开始,避免边界被他人侵犯,做个“不好惹”的女孩。

强健体魄,必要时反击

没有长出牙齿的善良等于软弱,只有孩子自身真正的强大,才会让那些坏人望而却步。

踢拳和泰拳双料世界冠军斯坦普,是个勇敢的女性。

斯坦普的童年充满了欺凌,上幼儿园时比别的孩子小很多,所以经常被人打骂和取笑。

为了反抗欺凌,5岁的她开始习武和练拳。

在她第一次带上拳套后,她感到了自信和力量,在练拳中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和身体。

在几次有力反击之后,他们停止了对她的欺凌,把曾经的懦弱和悲伤抛在脑后,而泰拳也成为了她的事业与荣耀。

一位从事刑侦、犯罪情报的工作者,在节目中被问及:

“如果您孩子被打,您会告诉她打回去吗?”


他回答道:

“不会,因为我会训练他打回去!”


大人无法时时刻刻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要教孩子如何识别侵犯,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要透露出自己不好欺负的气场。

只有让孩子足够强大,坏人才无从下手。

所以,父母不仅要教孩子反抗,还要训练孩子如何反击。

生活中,多带女孩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她们强健的体格,给孩子学习一些防身的技能。

由此孩子才能从容应对,无所畏惧,具备“不好惹”的实力。

父母是永远后盾-爱和安全感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

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研究表明,关心女儿的父亲是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可以有效地避免坏事情发生在女儿身上。

而且有了这样父亲,女孩往往学习成绩好,事业上也更容易成功,而且自尊心强,不会轻易染上酗酒等不良习惯。

知乎上有个网友讲述了自己小时候一次被欺凌的遭遇:

“当爸爸知道我被同班一个男生欺负后,立马找到那个男生,扯住他,厉声喝道:

“你再欺负我女儿,就有你好看的!”


那个男生和其他同学都吓傻了,一个劲跟我爸直赔不是:

“叔叔,我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


从那以后,那个男同学和班里其他人再没有欺负过我。

现在回想起那一幕,我依然觉得我爸像个大英雄。

他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真正力量所在——他可以保护我,让我有安全感。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

“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女孩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恩爱且共同无条件地爱着他们的孩子,更是女孩安全感的基石,是女孩“不好惹”的底气。

写在结尾的话:

家长们,与其凡事挡在女孩前面,不如学会给孩子自我保护的铠甲和突破困局的力量。

培养女儿不好惹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

如此,女孩们定能既有一颗慈悲心肠,又能有金刚手段护自己一世周全,既有一颗钻石心,也能芙蓉面笑对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