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建盏首先你得真正懂建盏

 新用户99808155 2020-08-05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 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盏因产自福建建阳,所以叫建盏。建阳的自然优势就是红壤土,其含铁量远远高于其他窑口。建盏行业有句老话说,"无铁胎,不建盏",也就是说,如果是含铁量不高的一般性泥胎釉,那做出来的肯定不是建盏。如果想要识别是不是铁胎,就要仔细观察它的颜色、质地、声音、密度等,像比较白皙、细腻、轻薄的胎就肯定不是建盏。但也要注意铁胎的颜色除了深灰色,还有可能因为氧化而呈红褐色。

  建盏乍看黯淡,但是细观会发现青黑的釉面光亮如墨玉,灵动的纹样或如兔毫,或如银萍,或如星辰,或如山海,耐人玩味,大可神游!只有深入欣赏才能发现它的华丽。宋人欣赏建盏会在阳光下侧看,这样才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引人入胜的花纹。而现在,我们大可以借助放大镜,轻易地进入建盏的绚丽世界,不过出来时往往会因流连太久而头晕眼花。

  建窑是从何时开始生产黑瓷的呢?其实,受制陶、制瓷技术和原材料加工工艺的局限,黑陶、黑瓷在我国瓷器历史发展长河中曾普遍存在。我国黑釉瓷器生产和青瓷一样历史悠久,因为对绝大多数瓷窑来说,青瓷、白瓷的生产,被看成是对胎、釉原材料配方的掌握、改造和升级,在当时是一种科技的巨大进步。较早的黑瓷标本,有镇江东汉元光十三年墓出土的黑釉小罐,江浙地区东晋南朝墓也多出土黑瓷,唐代北方各窑很多都兼烧黑瓷。由黑转青、转白,应是中国瓷器釉色发展的一种潮流。唐宋时期,除皇 家贵 族、朝廷官员、富商豪绅崇尚金银器之外,在日常生活用瓷方面,以南方越窑青瓷“类玉”和北方邢窑白瓷“类银”为主的“南青北白”,已经成为唐代中后期、五代时期在瓷器方面“压倒性”消费主流。

  建盏的釉面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是从釉本身由内而外的东西。而曜变是外界的一种物质和釉结合而产生的,因为建盏在烧制过程中釉面结晶出来的精美纹路是要盏内外相同的。而曜变天目盏,盏内内容丰富,盏外壁只有零星几点。这种情况只有在建窑的白鹧鸪斑,描银,西瓜花等品种中有出现。所以在八百年前,这种所谓的曜变,实为二次烧造中一种人为的烧制工艺。

  在建盏的高温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与釉水中的三价铁发生复杂的还原反应,从而析出单质铁,随着釉水沸腾中产生的气泡,升至釉层表面然后破裂释放,再顺着融化的釉水往下流淌,从而形成条状花纹。

  建窑作为民窑,性质与被官府垄断的官窑不同,是因为产品质量精良而被列入贡品生产窑口的,属于「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类型,所以已知产品中既有不少贡品款,也有大量民用款。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晚期窑址都有出土贡品款器皿,证明建窑曾经长时间烧制贡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