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三境界:知常曰明、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无为馆藏 2020-08-05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转变根源在“知”。

人生百态,知晓容易,难为知常之境界,难得知足之心态,难有知止之智慧。

01

知常曰明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命为本性,万物复归于本性的路是自然,懂得遵循自然规律是聪明,背离规律,肆意妄为往往会带来灾祸。

行为看似合乎自我道与德,而对周遭随意加以改变,沉浸自我的感动。

表面造就的繁荣,实则背后千疮百孔。

20世纪初,美国凯巴伯森林约有4000只野鹿,而与之相伴还有一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

为了鹿群的安宁,美国总统决定展开一场除狼行动。

截止1930年,累计有6000多只狼死于人类的抢下。

没有狼群的威胁,鹿群开始无忧的生活,短期内鹿的数量增长到10万余头。

鹿群在森林里肆意啃食一切,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

1942年,凯巴伯森林里还剩下八千只老弱病残的鹿。

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又不得不从加拿大引进一群狼,投放入森林中。

快速繁衍的鹿群放慢了繁殖的脚步,森林恢复了正常食物链,一切又重新焕发生机。

《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

人安身立命于天地间,想要生存发展,必须要遵从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安宁。

人生知常,顺天命的同时,不意味着消极的无为,而是在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做我们可以做的。

人生三境界:知常曰明、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02

知足常乐

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欲望就像滚雪球,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

一念知足,一念贪,心若把控不住分寸,眼前的所追赶的欲望,将会把人埋葬。

穷人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

地主对他说:“清晨,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路插一个旗杆,只要你可以在日落之前回到这里,插上旗杆的地都属于你。”

穷人听了很开心,拼命的跑,跑了很久。

尽管拥有的地已经很多,可他仍然想再得到一些。于是越发努力向前奔跑。

日落了,他没有回来,地主派人寻他,发现他跑的太远,累死在了半路。

《老子·俭欲》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祸患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凶险是欲望得以放纵。

世人贪心,却不知内心知足,才是最大的富足。

名利身外物,事后一捧土。粮有千担,也是一日三餐。腰缠万贯,也是黑白一天。

人若知足,即使身处贫贱的地位,也能从中寻找到自我的满足的理由,从而感到幸福快乐。

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处处于富贵的地位,也能从中找到不如意之处,而感到忧虑不安。

人生三境界:知常曰明、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03

知止不殆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蝇头小利上的蝇营狗苟只是末流的小智,真正有大智慧的是“知止”之人。

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大败吴国,背后谋臣范蠡与文仲功不可没。

回到越国,范蠡被封为大将军,文仲任命为丞相。

彼时皆是二人事业的巅峰,让范蠡洞察人心,相处多年深知越王为人,于是断然拒绝封赏,拂衣而去。

他走前给文仲留书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仲不信,放不下眼前富贵,未听从范蠡的劝告。

越王猜疑文仲已久,一日他登门探望文仲,临别留下佩剑,文仲此时已全然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人生三境界:知常曰明、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告诫人们知足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才能长久平安。

止住贪心,止住妄念,守住底线,才不会令自己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大千世界变化更替,盛极必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及时的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才可为自己留一个完美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