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被贬黄州,月夜独自散步邂逅家乡名花,写下一首千古绝作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08-05

文|丁十二

图|网络

海棠作为蜀中名产,历来受到诗人的喜爱,也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常客。但却从未出现在大诗人杜甫的诗中,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元丰七年,苏轼即将离开黄州,席间一位歌妓李宜向苏轼献酒,苏轼也用诗句表达了这一遗憾: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不过,虽然杜工部没有吟咏海棠,但是苏轼写了不少的海棠诗。

除了我们熟知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还有一首写海棠的得意之作,曾数次自书送人,颇为喜爱。

题为《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定惠院,这是苏轼到黄州后最先寓居的地方。

元丰三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是犯官的身份,没有住所,此时,苏轼的家人也尚未到来,所以初到黄州的苏轼暂时寓居在定惠禅院。

在这里,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这首海棠诗。所以这里可以看作是苏轼黄州创作的第一站。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对海棠有特殊的情怀,尤其是在这贬谪流落之所,看到了家乡的海棠花,而且这山林之中绽放的海棠与贬谪黄州的苏轼何其相似,苏轼不禁感慨万千,所以写下这首七言长诗。这类长诗在苏轼的作品中并不常见,因此比之那些短小的绝句,这类诗中,苏轼往往寄托着更深的情感。

全诗略长,但是理解起来却并不困难,诗歌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江城地瘴蕃草木”到“月下无人更清淑”是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拟人手法,写出海棠的天生丽质、高贵清淑。

不管是恶劣生存环境 ,还是流落荒野的孤寂,都没有让海棠失去色彩,反而嫣然一笑竹篱间,这一笑让遍山的桃李显得粗俗。又引用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之意,将山野海棠比作空谷佳人,愈见海棠高格。

后一部分则是写诗人遇到海棠的过程,以及诗人触景生情,心生感慨,诗人与海棠均是来自蜀地,却又共同流落这黄州山野,不觉海棠与自己同病相怜,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甚至苏轼觉得他们“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到这里,他已然把海棠当作了知己,或者说另一个自己。

整首诗,跳脱出前人吟咏海棠的窠臼,形象鲜明,文辞豪迈,自成苏轼一家之风。清代查慎行誉之“千古绝作”。

这首诗是苏轼初到黄州之时所作,苏轼的身体和精神都还沉浸在“乌台诗案”的迫害中。但在这首诗里,苏轼已然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豁达与从容。

海棠被造物主故意安排在这空谷中,周围草木桃李烂漫,或许她内心苦于幽独。但面对周遭的一切,她还是嫣然一笑,这笑,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这海棠如何不是苏轼自己的写照,那漫山粗俗的桃李如何不似朝廷得势的新党,而这“陋邦”、“地瘴”如何不似当前的乌烟瘴气的朝廷;那“造物”不就是当朝皇帝宋神宗了吗。

苏轼因诗入狱才刚放出不久,就继续写诗讽喻政治,苏轼这是活腻了吗?

不是,而是诗可以讽喻政治,这是诗歌的一个作用。

我们作为读者可以这样理解,这是诗歌的一个作用,至于诗人,还是那句话——未必没有也未必必然有这样的隐喻。

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就算暂时身处陋邦地瘴,也要嫣然一笑。

因为——我们都是那一株独一无二的“海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