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树上》注解

 由狭渐广 2020-08-05

写在前面:

本文只对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中涉及的生僻词汇和用典做出注释,便于文章理解。评论区问题还是没解决,可以在公众号对话框留言。

作文 题目

(2020.浙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生活在树上

正文(一)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1]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2]为嚆矢[3]。滥觞[4]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5]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6]。 

注释

[1] 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2] 这一句话出自陈嘉映在洪范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再议实践》,原文为“而在麦金太尔的时代,即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实践传统都在瓦解之中,也许有些人会说“都已经瓦解完了”。海德格尔是这么说的:教育已经是一个过去式,以后没有教育。”据此推断,这句话可能并非海德格尔所说

[3] 嚆(hāo)响箭,比喻开端

[4] 起源,发端

[5] 讲述因反对姐姐对动物的残害而拒食蜗牛的柯希莫被父亲怒斥,从而爬上了树开始了远离地面的生活。“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

[6] 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由于常以“振翮远翔”、“振翮高飞”的形式出现,这里作者应当是取“飞向无垠的未来天空”之义。

正文(二)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1]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2]。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注释

[1]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2] 这里指作为伏笔而预先说在前面的话;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正文(三)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1]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2]。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3]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4]。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5]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6]。

注释

[1] 这句话见诸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麦金太尔的原出处未可知

[2] 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 指除灾去邪之祭,或者清除;消除

[4] 化自《红楼梦》七十回“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5] 脊薄:形容土壤贫瘠,缺少养分。此处作者应该是出于语音因素把这个词倒装了

[6] 此句应当涉及康德的哲学观点,本人暂不能理解

正文(四)

在孜孜矻矻[1]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2]。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3]。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祛魅”[4]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5],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注释

[1] 矻(kū)勤勉不懈的样子

[2] 体会

[3] 这是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内容

[4] 和下一处一起注

[5] 祛魅在社会科学是指在现代社会消去神秘主义(魅惑力)的表面并把文化合理化,这个概念最初由马克斯·韦伯借用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来描述现代化、官僚化的世俗西方社会。“祛魅”和“复魅”的概念,在西方后现代哲学著作中使用的比较多。“祛魅”是指剥去附着在事物表面上的那层虚假的东西,即“魅”;“复魅”有时也译为“返魅”,是主张返回事物的自然状态,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

正文(五)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1]的自我有偏狭[2]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3],那其“永远重复”洵[4]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5],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注释

[1] 觇(chān):看,偷偷地察看

[2] 偏执狭隘

[3] 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骆驼是负重,意味着人的忍受、被支配命运的阶段;狮子是食肉动物,意味着人的凶猛和强大,是一个进攻性的阶段;而婴儿则是返璞归真,意味着创新和开始

[4] 诚实,实在

[5] 这里我没有查找到陈年喜写小说的素材,单知道“矿工诗人”的说法。可能出自其他来源或为作者比喻的说法

正文(六)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1]的分野[2]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3],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4]。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5]的大海与风帆[6],并效维特根斯坦[7]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8]。

注释

[1] 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

[2] 又作分界、界限等的代称,或喻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3] 墀(chí)指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

[4] 这个说法出自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以《朗诵艺术漫谈》为题的讲座

[5] 美籍波兰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被禁锢的头脑》、《伊斯河谷》等

[6] 出自米沃什的诗歌《礼物》:“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

[8] 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正文(七)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1]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注释

[1] 倔强;刚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