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都昌县冯氏家族与南峰古镇的渊源

 Daweb_YN 2020-08-05

 江西省都昌县四大古镇之一“南峰镇”(民国以前称长宁乡,包括今之南峰芗溪万户乡)位于县东南边陲,南濒鄱阳湖,周边与芗溪乡、中馆镇、狮山乡、鄱阳县银宝湖乡接壤,是周边各乡镇的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南峰环抱鄱湖,物华天宝,鱼米之乡,风光旖旎,素有“山水图画里,书声古今传”之誉。

 南峰老街街道成一条长龙形,街面用麻石砌铺,早前的老街有麻石路直通石桥村。街西北五里许的石桥村,古称长宁乡灵芝山,北宋致和年间(公元1055年),饶州郡守冯评字公甫号长者奉祖训,寻访吉地,将曾祖冯延鲁公从客居地“江苏金坛县五叶村”(宋末,侃公一支后裔从抚州回迁五叶村)迁葬灵芝山,并举家从故乡安徽休宁县冯村迁入,守护陵园,灵芝毓秀,书香数里,人才辈出,宋代进士及第17人,乃江南文明古村,是江右冯氏主要发祥地之一。冯评(公甫公)定居石桥村时,方圆十里几无人烟,相传“长宁乡”名称是公甫公“观鄱阳湖水域长远、且思念故乡休宁”而取的。石桥村南頭原有气势恢弘古朴典雅的冯氏宗祠。由九江市政协编著的《九江历史名人传》有冯评传记。

 南峰街往南两里许的湖畔有一幢雄伟古朴的冯氏宗祠(仟四公祠),建于光绪后期,由永修“样式雷”著名建筑师设计、都昌众多名匠组团施工、梅树园四房村冯宗贤之祖父监造),座东北朝西南(面临鄱湖、背靠山坡),徽派建筑风格,占地近3千平方米(含文昌阁),气势恢宏,典雅精美,平面为台阶三进式,第三进两边有耳房,呈“品”字形(寓意做人有品行,读书有品味,为官有品阶);第一进是戏台、游厅与天井,戏台为四柱三间式上有藻顶,极为豪华,戏台两边是上下两层“八间头”厢房芜廊,中间的大天井12米见方,天井四周有甬道,拾级登上第二进;第二进是议事堂,两侧走廊,右廊悬钟,左廊悬鼓,匾额柱楹及壁画图表,寓意深远,有冯氏元祖毕公姬高(周文王第15子,周初四圣之一)、1世祖唐公(入传《史记》)、8世祖异公(东汉开国元勋)、22世祖弘公(北燕昭成皇帝)、28世祖慈明公(隋朝尚书、上柱国,本宗江南始祖)、45世祖延鲁公(南唐户部尚书)、48世祖公甫公(都昌冯氏始迁祖)、54世祖致中公(南峰冯氏始迁祖)、57世祖仟四公(七族五房发祖)之画像以及书刻“大树遗风”、“北燕皇族”、“南唐世家”、“新安郡望”的金匾,议事堂十分宽敞,可摆酒席上百桌,穹顶鹊阁造型优美,巧夺天工,天井为10米长3·6米宽,通风采光,天井两头台阶直上第三进;第三进是享堂寝堂,三开式,供奉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祠堂正大门上方天头安嵌有青石板雕刻的遒劲有力、壮观大方的“冯氏宗祠”牌匾(2米长1·2米高),大门两侧墙上嵌有青石板雕刻的80公分见方的“敦”、“本”二字(光绪九年老谱称“敦本堂”)。

  西北街头有一幢古老的祖庙(冯氏老太公庙,奉祀南峰冯氏开基始祖致中公、大中公)。街中原有1座牌楼、3个门楼、4副旗杆石。距老街两里许的大埠湾林场有一座名为“旧皇宫”的古庙,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鏖战鄱阳湖时曾歇住数日。古庙附近原有冯氏家族学堂,相传由56世祖泰义公(行百四,时为都昌文学泰斗)开办,闰五公一脉61世祖乾三公(元代)筵师课子于此,转三公诸孙65世祖(明代)轩十六、轩十七、轩十八、轩十九、轩廿一在此攻读经书,书香数里,满门彦俊。冯氏家族学堂遗址在今之学堂咀。距老街十二里许的读书畈有五老爷庙,奉祀冯椅(字仪之号厚斋,列54世祖,教育家、理学家)及其子去非公、去辩公、去疾公、去弱公。南峰冯氏先祖厚德载物,家族文物众多,历史渊源悠久,许多遗闻佚事传颂至今。

 南峰街的起源可追溯到南宋绍熙年间,时任建安(今福建建瓯市)判事的冯致中(经世公之子,生卒年约为1135---1215,列54世祖)睿智博学,为官清廉,辞官囬归故乡都昌灵芝山(今南峰镇石桥村)。致中公见人繁屋挤,随家族分枝散叶。53世祖盛世公(冯椅之父)、安世公(字大声,进士、邵州知府,都昌冯氏宗谱首届主编,安世公墓在老屋程家后山)、清世公迁往本邑异乡,至今已繁衍迁徙周边2市(九江市、景德镇市)6县(湖口、彭泽、贵溪、永修、鄱阳等)聚族而居有村庄也;平世公守祖业,世居石桥村,分迁至景德镇等地;济世公后裔世居芗溪塘下畈(公甫公墓在此村),有一支明代迁入进贤县;辅世公、隆世公宦游远方;成忠公迁贵溪、成信公迁浔阳,成孝公迁江苏,成悌公迁山东。致中公选择石桥村之南、山清水秀的高地(可望鄱阳山峰)建造别墅(史称石门楼,遗址在南峰老街老门口),门照上刻“南峰”二字(南峰古镇名字由此而来),遂安居乐业。冯致中的胞弟冯大中(生卒年约为1142---1243),中年赴茅山(道教第一福地,在江苏金坛县附近)学道,嘉泰年间(约1203年),大中公学成归来,在石门楼毗邻筑室,种梅养鹤,觅泉炼丹,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卓有雅望。都昌历来地灵人杰,石门楼地处水上交通要道,致中公大中公的人脉关系广泛,宾客盈门,商贾云集,渐成街市。大中公种植的梅树成林成园,世称“梅树园”,因“丹泉”缘由又称“梅水泉”。这口历史悠久、富有传奇典故的“丹泉”值得表述。当年,大中公觅泉炼丹,泉水甘洌,堪比苏东坡题词的南山野老泉(都昌县城东南有南山公园),大中公之族兄冯椅亲自书写题刻“丹泉”二字,“丹泉”美名远播。元末时,朱陈鏖战鄱阳湖,朱军不幸遭瘟疫,军师刘基取丹泉之水煮石桥村之灵芝,救治数万名将士,明太祖酬谢“丹泉”之恩,命大将常遇春扩之为池,砌石围之,赐名“酬池”并勒石铭记,可惜,明末屡遭洪灾湮灭。鄱阳湖南峰支流自此名曰“酬池湖”,《都昌县志》有记载。

 清代雍正年间,乡饮僎宾、五房村禄德公(字钦吉,号兰溪,列71世祖)有幸觅之,率子孙依原址修建“四方井”,造福乡亲,井水保持当年“丹泉”甘洌水质,继续滋养族人数千人,取此井水加工豆参豆豉,味道极其纯正鲜美,质地上乘,“南峰豆参”是都昌著名的土特产。近几年,“四方井”险遭毁灭。2017年春,五房村有识之士毅然修缮“四方井”,并立碑纪念,这囗传奇的古井是佐证南峰古镇古村八百年厚重历史的珍贵文物,古井得以保护,堪称善事。

 南峰老街最早地址在老门口(老邮电所、索粉厂一带),后遭战争,又受水灾,故迁至鱼雁垅(今少松村一带),再迁烟头山(今供销社、镇政府大院一带),近20年来延伸越过三八村遂成新街。南峰老街及新街十分繁荣,涉及的梅树园、大土府里、井岸上、少松里、三八里,都是致中公后裔聚居的村庄,民风淳朴,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都昌冯氏传承老祖宗冯异(列8世祖,东汉夏阳侯,史称“大树将军”)家风,为人谦虚,宽容仁厚,人缘好人脉广,许多家族从外地迁入南峰梅树园周边居住繁衍,和谐共处,南峰由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文化经济贸易中心。如:宋末,余元绍(十万公)部分后裔从大塘(今徐埠镇莲花村)迁入枫树塘、咀上、赵家岭(早前是赵姓居住)、古楼一带(距南峰街约十四里许);元代延佑年间,于友信从丰城县迁入石桥村以北八里处狮山黄荆林(八斗山),明初怀远大将军于光的后裔分迁鄱阳县鉴玉村(南峰街西北六里许,该村繁衍迅速,人丁特别兴旺);英烈侯余及三(救驾有功,明太祖钦封英烈侯,后裔尊其为三山太公)的曾孙昂二公、昂五公从芗溪枣树下(注:南宋宁宗时期,余杰一从武昌府江夏锡田里芭茅湾迁入都昌县都田畈今中馆余家义村,后有一支迁入芗溪枣树下)迁入距梅树园三里远的周边,即今之余昉村、白水塘村;汉王陈友谅的附马余表四(原籍都昌芗溪)的一支后裔从鄱阳县谢家滩迁入芗溪彦湾村(与梅树园隔湖相望);孔姓有兄弟两人是铁匠,元代从鄱阳县芝山(南宋,孔姓一支从山东曲阜迁入鄱阳)转迁入南峰,与乌沙畈(安世公有一支后裔聚居此村)为邻,与鄱阳银宝湖乡金家村交界;廉溪先生周敦颐后裔周用德于南宋宁宗时期有经湖口大屋场迁入都昌太平畈,后有一支约于明末迁入南峰与白水塘为邻;理学世家程志善在明代正统年间从黄金乡(今鸣山乡)程浪畈迁入距南峰街六里许的东风畈今名程家村(分老屋里、舍里、田畈里三支);江姓(南宋丞相江万里的旁系后裔)有一支明代从芗溪江家坊迁入石桥村旁;明代,孙姓(北宋神宗时期,孙詧从丰城迁入都昌松山坳)一支后裔经梅树园(孙家横头)迁入孙家(距南峰街二里许);张姓在明初迁入坳里张家……南峰钟灵毓秀,民风淳朴,水路船运发达(直达南昌、九江、饶州、景德镇等市),海纳百川,人气旺盛,市场繁荣。据考证,运输基本依靠水路时,南峰街长期承担周边6个乡的“物资集散地”。南峰镇冯氏家族秉承“耕读传家,厚德载物”,代不乏贤。致中公仁厚忠正,德厚业广,福泽裔孙;大中公道法高深,德泽广施,尤其是精通堪舆,亲择福地,尽全力保佑家族兴旺。57世祖仟四公(元代乡饮大宾)生闰三公、闰五公,至明代初期,分七族五房,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成为望族,主要聚居的村庄有:南峰老街、新街、梅树园、大土府里、少松村、三八里、上咀、畈上、新田下、德春村、芦家园、桥头、冯宠村、芗溪袁家头、万户赶宝里、狮山冯继泉里、狮山王家汊、鄱阳九垅、鄱阳大垅、弋阳以及吉安等县乡。相传,南宋末期,南峰冯氏家族开始在老街庙嘴上建“老太公庙”,奉祀致中公大中公,依时祭祀,及时修葺,后毁于“文革”。20世纪90年代末,梅树园四房村乡贤冯祖烜(字珂晃,列80世,景德镇名医)资助古宅一幢,多位族贤齐心协力,依旧制重修庙宇,仍为砖木建筑、穿斗式结构,名“灵峰阁”(灵芝山---南峰),又名“中公堂”,亦称“老太公庙”,复奉神像三尊(葛洪仙翁、大中公、王舍人),山高水长,香火旺盛,是缅怀先祖并接受“仁义礼智信”洗礼的庄严场所。

 2008年,都昌县冯氏宗谱续委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尽职担当,实现了都昌及周边6县1市冯氏家族宗谱120年以来的再次统修,《灵芝冯氏宗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考证严谨、制作精美,堪称典范之作,是都昌冯氏大家族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尤其是“敦本孝廉”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激励一代又代后昆拥有家国情怀,兴家创业、报效祖国,唱响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依据县志、家谱及传说整理,都昌南峰镇冯南山谨撰,2019年中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