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 | 按这个穴位,冬病夏治排肾寒

 塞伦盖蒂的斑马 2020-08-05

利用三伏天冬病夏治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其中,排寒更是需要照顾的“重点”。

人年纪大了一点后就要面临衰老,所谓肾虚易老,中医对于衰老就是指肾虚,肾精被消耗了。

肾喜热恶寒,所以排肾寒也就等于强肾,借伏天之力按穴位排肾寒的道家功法,每个人都可以学做起来。

第一个在肚脐旁的肓俞穴。

三伏末伏要去肾寒,按压肓俞最排肾寒,其他时间按压可通肾精。

取平开肚脐一厘米处左右按压此处到底停留30秒,放开。重复这个按压动作10次以上,敏感人可以感到双脚心变暖。

第二个在背部的膏肓穴。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第七》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注: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如果吃药,要吃好几千块才能打出这些。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会让人比较有动力坚持。

一般艾灸两三天肚子会咕咕响,就是那些寒湿痰瘀的垃圾被打下来。

第二天大便会很精彩,有血拉血,有痰拉痰,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没有艾灸习惯的话,也可以做这个导引动作,拉升和调整膏肓处。

具体做法:直立,以肩为轴,举一臂作顺逆时针方向旋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