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取次花丛频回顾】◆孟胜昔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孟胜昔,山东临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随笔集《不畏浮云遮望眼》《凡俗中的高尚》,编著报告文学集《奔向辉煌》,曾获得各级各类文学奖项多个。


取次花丛频回顾

------刘英吉中篇小说《三个妮》及其它

新时期以来,女性题材小说当随时代发展,不仅拓展了女性文学的涵义,还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特别是女作家创作的女性题材小说,其独特的视野、全新的文本、个性的表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情与性”的叙事表达兼具了情绪化、市场化,使得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不管怎样,依据我个人阅读经验的判断,女性题材小说同其它题材小说一样,只要能直抵人性深处,就称得上是好小说。

刘英吉创作的中篇小说《三个妮》,以“我”为叙述主体,运用多种叙述手法,深入人物精神世界,写出了相同出身、相同年纪,然又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生经历的女性的心理挣扎和对抗,以及她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嬗变,用小说自身具有的说服力让读者体验和分享了“三个妮”的故事。

在《三个妮》中,“我”(三妮)和大妮、二妮是相互之间差不了几个月的表姐妹,舅表、姨表、姑表“三连轴”,打小就黏在一起,无所谓“亲不间疏,先不簪后”。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三个人初中毕业——“我”考上中专,大妮考上高中,二妮什么学也没考上。“我”和大妮到城里上学了,二妮独自在村里晃荡了一段时日,通过劳务输出到沿海城市打工,成为“外来妹”。路是自己走的,业是自己创的。大妮上完高中,又复习了三年,终于考上一所师范学院,上学期间谈了个相貌普通、条件稀松的男朋友,毕业后与男朋友一起分配到县城一所中学当教师,两人结婚生子,平平淡淡地过活。“我”中专毕业后,因发表过一些“豆腐块”而被报社录用,成为普通的编辑;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开电脑维修店的男朋友,两人缔结连理;修电脑、卖电脑的糙哥与写诗歌的才女之间由隔膜到鸿沟,而当一位颇有才情、解得风情、懂得浪漫的“小男人”出现时,人到中年的“我”便心猿意马,心湖里泛起了微澜。有心劲、有欲望、有追求的“外来妹”二妮,从工人干到“拉长”,风风火火地开公司做老板,破产后又被打回“原形”,再外聘小公司当职业经理人,顿挫波折;婚恋同样飘忽游移,先是爱上一个大她十几岁的上司,后嫁了一个韩国男人,还有“性伙伴”,称得上斫轮老手了。现实生活中,常谓性格决定命运;小说世界里,决定人物情感和命运走向的除了性格外,更为重要的是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说,“所谓文化心理结构,归根究底,本就是指在文化传统长期塑造下的人们心理中情理结构的特定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自然情欲和社会理性的不同比例、配置和关系的组合。”“三个妮”秉性不一、性格各异,刘英吉对她们的刻画,由性格进入心理脉象的把握,即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符合人物性格的生活细节去探究其内心的不同的心理结构形态,既体现出她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爱情观,又显现出传统文化重负下的犹豫与决断,还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展示出来,颇具穿透力。

个人悲剧是个性造成的。内敛自抑、安分守命的大妮,敢作敢为、不屈于命的二妮,清雅多思、犹疑不定的三妮,她们看似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运行、不相侔,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悲情,实则每人身上都暗含着悲剧色彩,不过是寡淡而已。当然,个人的悲剧除了个体层面,还有更广阔更深层的社会背景;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就在这个复杂而多变的广阔背景下纠缠撕扯。情感细腻、真挚的刘英吉,用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富有特色的个性语言,把对人生世相的观感独到而新鲜地展现出来,把非常复杂的感觉或情绪写出来,把寻常表姐妹的故事讲得层次分明、张驰有致,并超出了读者的预期。因此,我认为这篇小说写得相当不错。相较而言,“三个妮”中,描摹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当是二妮——狂放中透露着冷凝,混乱中保持着清醒,强悍中涌动着温流;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孤冷,仿佛听到她在暗夜里发出的一声叹息。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家写作,可以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写自己并无实践经验的生活,但艺术想像至关重要,缺乏想象力的小说就会沦为概念化写作。看得出,《三个妮》有作者的生活经验,或曰“有痕”;作者塑造的“大妮”、“二妮”形象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想像的艺术空间,又不期然地沉浸于“三妮”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的美丽的梦想中,或曰“无痕”。由是,作者在“有痕”与“无痕”间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作者由“我”乘火车去见二妮写起,到“我”和二妮一起去见大妮,让整个故事沿着“我”自身的逻辑结构前行,“三个妮”的情感经历有序递进。最后,场景定格在大妮家中,“我”对着正在厨房做菜的大妮喊:“姐,你怎么没开油烟机?”大妮硬邦邦地回答:“我不习惯,浪费电。”——故事戛然而止,人生归于平凡。人生历程恁般跌宕起伏,然柴米油盐总不可或缺,这就是世俗生活。这篇小说既讲究生活流程的演义,又注重人生况味的寻绛,读之令人欷歔。

我在读《三个妮》的时候,还读了王蒙先生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女神》。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作家踔厉风发,狂欢式的语言飞流直泻,“他”心仪的“女神”抑扬有致、神韵十足而又惝恍迷离。由是,联想到“三个妮”的“态”——她们的气质和风度,可以用不同的花来比拟。大妮像瑟缩的矢车菊,二妮像狂娇的虞美人,三妮像虔诚的马蹄莲,但各具的“态”是无法言说的,合卷后的读者总会顾念着她们的情感生活的流向。王蒙先生在《女神》中说,“人生不怕有重复,人生必须有重复,人生必须厌恶重复,人生必须有对于不重复的陌生与恐惧感。”我以为,这段话可以作为“三个妮”的注解,意味窅然,耐人咀嚼。

刘英吉给我讲过一件事情,她应邀参加一个剧本创作讲座,主讲者是一位态度倨傲的男导演,开头第一句话竟称“现在,傻X才写小说呢!”其粗鄙无礼,让刘英吉和另两位女作者感受到了“小人”的侮辱,她们相继拂袖离席。此导演确有“小人”之嫌,一则他狂言诈语,无君子风仪;二则他似井底之蛙,连很多电影剧本脱胎于小说的常识都不知,像《红高梁》《活着》《秋菊打官司》等等。美国总统奥巴马读完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三体》后说,“我不担心小说因为科技而死去,因为人类就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生物。”只要人类存在,小说就会永生。希望刘英吉“大人”不记“小人”过,把“三个妮”续篇写好,把自己的故事讲好,让更多的读者频频回顾她笔下的那些人与人之间反复发生的事情。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诗歌地理◆温州-陈忠的诗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季刊,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